“第三届首都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顺利举行
3月30日,“第三届首都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在我院召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十余位青年学者与会,我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教授、戏文系副主任钟鸣副教授等5位老师参加了会议,中国戏剧出版社武云总编辑、《文史杂志》孙永娟编辑以及部分高校研究生也前来与会。
首都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是在京的戏曲研究青年学者共建的一个交流平台,其宗旨是为了加强青年学者的联系与互动,及时交流学术资讯,研讨学术前沿问题。前两届读书会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举行。本届读书会在戏文系党总支的支持下,由戏文系、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联合举办,会议主题是“大众化与商业化:近现代都市演剧的繁荣”,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撰写了论文并在会上发表。
会议开幕式由戏文系教授、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吴新苗主持,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基地首席专家傅谨教授做了致辞。傅谨教授在致辞中说:自“非遗”热之后,戏曲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良好的态势,一大批青年学者也随之成长起来。与上世纪八九十年学界重视思想观念的建构不同,新世纪随着各类数据库的建立,涌现出海量的戏曲史料,为学者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条件,这也使得当代戏曲研究的路径发生重要转向。这一代青年学者可称为“数据库”一代,青年学者应该好好利用新史料进行学术开拓。傅谨教授还对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做了强调,同时指出读书会让大家将未发表的论文在同仁面前提交出来进行讨论,有效地规避了各种学术不端,在相互切磋中提高了学术水平,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
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涉及近现代戏曲的不同研究领域。颜全毅《中西视野下的男旦艺术渊源与流变》、吴新苗《私寓与清代北京戏曲商业化的互动》、陈均《文本、声腔与演剧——从<盗魂铃>看近代戏曲之演变》、谷曙光《名伶红与黑:走向演出史的日常和细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高盛麟的霉泡与爆红》、陈建平《近现代邕剧创作的大众化追求》、李小红《梅兰芳1958年山西演出考述》关注演剧史的话题,既有个案研究也有宏观的考察。王瑜瑜《求真问美 楷则初成—<中原音韵>对创造喜气之美的理论探讨》、江棘《日据时期东北、华北日本“戏通”及其京剧书写》、刘汭屿:《两栖兼通、西体中用:欧阳予倩喜气革新理论研究》涉及到不同时期的戏曲理论话题。王永恩《欧阳予倩的戏曲改良观与红楼戏创作》、钟鸣《田汉剧作学初探》对两位戏曲大家的创作进行分析。邹青《民国时期昆曲曲社的时代特征及其启示》、李志远《票房:一个考察都市戏曲搬演的视角》、张静《从姚燮<大某画册>看清中期至民国时期的昆戏画》则从曲社、票房、戏画等角度考察了近代戏曲的传播话题。会议采取互相点评的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气氛热烈。
最后,吴新苗教授做了学术总结,认为本届读书会发表的论文涉及到戏曲文学、理论、演剧和传播等各个领域,运用到文学分析以及借助社会生活史、地缘政治等不同研究方法,显示出开阔的研究视野,各位学者正是在深入挖掘新材料以及新观念的指引下,得出了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首都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在我院举办,对增强全院科研氛围,提高青年学者的科研能力有着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