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杜长胜院长在校史展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高兴地汇聚到一起,参加校史陈列揭幕仪式,来共同欢庆中国戏曲学院建校55周年。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学院党委,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向55年来为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过贡献,做出过努力,做出过有益工作的所有的同志们致以衷心地感谢和良好地祝愿!

早在去年年底,院党委就作出了决定,55周年校庆,要本着简朴、务实、讲求实效的原则去搞。不搞集中的大型庆典活动。实际上,我们的校庆活动从今年的三月份就陆续开始了。三月上旬,我们向全院教职工发出了广泛征集校史资料的通知。四月份开始,连续分别召开了由学院领导、系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教师职工和离退休的前院领导、专家、老师们参加的座谈会,全面地总结了学院55年的办学经验、办学特色,探讨了新时期的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的若干问题,与正在进行的教学评估、迎评促建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效果。作为55年校庆的重要内容之一,5月14日至17日,在京召开了“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我院的近200多名专家学者和青年戏剧工作者出席了研讨会。与此同时,组织了部分教职工和我院研究生,重点对我院已离退休的前校领导、专家、老同志进行了录音、录像采访,抢救和留下了一批关于学院历史的宝贵资料,现已结集出版。从11月1日至11月7日,大学和附中又连续进行了新编京剧《悲惨世界》等6场校庆剧目演出,有选择地展示了教学创作成果。今天,我们又相约大家一道为校史陈列揭幕,这标志着,我院没有固定场所的永久性校史陈列历史的结束。一个多年想做的事,有了结果,虽然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校史陈列可能还非常不完善,但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而为之高兴,为之庆贺!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我们党委和院领导班子对总结学院优秀传统、继承优秀传统、学习优秀传统、发扬优秀传统的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在总结、继承、学习、发扬学院优秀传统的工作上,这几年来我们已经做了一些,但有一些还没有来得及做。除了我上面说到的,如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征集校史资料,对老领导、老专家、老教授进行录音录像采访并结集出版外,还陆续资助出版了一批老专家、老教授的京剧艺术、戏曲艺术的研究成果,对50多年来积累下来的8000多小时的戏曲录音录像资料运用新技术手段进行了翻录刻盘,以能够永久保存。2003年我们为四位功勋卓著的老校长敬立了塑像,这一次又把永久性的校史陈列馆做了起来。

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我们当然清楚,总结学院优秀传统,保留优秀传统,研究优秀传统,学习优秀传统,就是为了使我们55年的教学经验,55年形成的办学精神能够一脉相承地代代相传。

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55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的几代教师、职工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55年来向社会输送了各类艺术人才6000多名,学校的在校生也由原来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2500多人,专业设置也由原来的五个专业方向拓展到现在的23个专业方向。55年来,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专业教师和优秀的管理工作者,创作保留了一批优秀的教学剧目和科研成果,实践探索出了一套集教学、实践、科研、创作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逐渐积累形成了具有中国戏曲学院特点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办学精神,我将其简单地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即,“继承创新,规范严谨,兼容并蓄,德艺双馨”。联系我们55年来的办学实践,和55年来学校走过的历程,我觉得这四句话十六字可以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可以从这个起点出发,作为深入研究总结我院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精神的一把入门钥匙。

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虽然我们正处在55年来学校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我们必须面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所产生的校内外各种利益矛盾尖锐冲突的办学环境的挑战和压力,我们必须面对我院管理队伍、师资队伍新老交替所产生的潜在的人才危机的挑战与压力;我们必须面对兄弟院校打破常规、快速发展形成的越来越激烈的同行竞争的挑战和压力,我们还必须面对戏曲艺术自身如何改革、如何与时代相适应,而不被时代所冷落、所抛弃,并由此而必然涉及到的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的人才培养如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新时期的办学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何去何从?光明的路只有一条,这就是全院教职工同志们振作起来,团结起来,行动起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站在新起点,谋求和争取中国戏曲学院的新发展,为中国戏曲学院校史续写新的篇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