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中国戏曲学院两项成果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近日,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所所长傅谨教授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下)》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研究所李小红副研究员的《<鼎峙春秋>研究》荣获该奖三等奖,为学院建校70周年献上了两份“厚礼”。      

2020年12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正式公布获奖名单。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奖励委员会审议通过和教育部批准,共有 1539 项成果获奖(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包括:著作论文奖 1241 项,含一等奖 152 项、二等奖 783 项、三等奖 306 项;咨询服务报告奖 77 项,含一等奖 10 项、二等奖 47 项、三等奖 20 项;普及读物奖 20 项;青年成果奖 201 项。其中艺术学著作论文奖共有一等奖10项、二等奖51项、三等奖20项,我院获得艺术学著作论文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所所长傅谨教授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下)》获得二等奖,该书上、下册分别于2016年12月、2017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傅谨教授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对象与方法”问题,此后他关注社会现实和舞台实践、注重档案等文献资料的发掘和田野考察,花费近20年时间撰写了120万字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精彩地回答了21世纪初的质疑和思考。作者立足于本土性和现代化两个维度,紧扣政治、艺术、娱乐三个关键词,重新阐释了20世纪中国戏剧的百年变迁与演进轨迹,特别强调以京剧、昆曲、豫剧、秦腔等为主的中国传统戏剧在20世纪戏剧史上始终占据主要地位,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化、政治与艺术等多重辩证关系,探讨了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发展的特征与规律、成就与教训、传承与发展等重大问题。该著视野开阔,高屋建瓴,闪耀着理性思辨色彩,显示了作者在戏剧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非凡的理论素养。该书一经出版,即引起强烈反响,2018年获得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年由海外出版机构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旗下学术分社罗德里奇(Routledge)推出了英文版,彰显了傅谨教授及其著作在国际戏剧界的知名度及学术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01223081818.jpg

我院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小红的《<鼎峙春秋>研究》获得了三等奖,该书于2016年10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鼎峙春秋》是清代乾隆年间10本240出的宫廷历史大戏,堪称戏曲本的《三国演义》,虽是三国文化中的独特现象,却一直未引起学界重视。40多万字的《<鼎峙春秋>研究》为李小红在2008年完成的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该书首次对《鼎峙春秋》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内容涉及《鼎峙春秋》的版本、体制、文本来源、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舞台演出、演员生平等问题,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有助于正确认识《鼎峙春秋》乃至整个清代宫廷戏的地位和价值,有助于推进戏曲研究及戏曲史的重构。该书也是2015年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鼎峙春秋》与京剧三国戏”的阶段性成果;曾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5年度上半年的出版资助;2018年参评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二等奖。此次又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再度证明作者具有认真的态度、严谨的学风、扎实的文献功力及深厚的学术素养,并在宫廷戏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更说明学界对宫廷戏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微信图片_20201223081839.jpg           

在本次申报中,学院科研部门聘请专家选送的5项(上级部门限额)优秀成果中有2项获奖,既体现了科研遴选机制的成熟与完善,也体现了我院在戏曲理论研究领域雄厚的科研实力。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由教育部于1995年设立,每三年开展一次评选,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授奖级别最高、获奖难度最大的政府奖励,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