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召开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暨师德建设工作会议
5月15日下午2点,学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了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暨师德建设工作会议。党委书记龚裕、院长巴图、副院长赵伟明、各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及支委、思政部、研究生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处、人事处暨教师工作部相关教师、研究生会及学生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赵伟明副院长主持。
会议首先由巴院长讲话。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教育工作要做到”四个相统一”,这是一项与当今学院事业发展要求相契合的接地气的要求。在学院事业体系中,人的因素最关键,德的因素最关键。德,对于培养德艺双馨人才的戏曲学院老师来说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关键字。学院发展的态势、学生培养的质量、学院基本风气、学院的基本形象均取决于师德。按照总书记要求:传承中华道德基因,弘扬中华道德风范,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是我们有针对性进而是有特色地推进师德建设的必要路径。实际上,我们扶肩而上的戏曲教育先贤为”古人之道德规矩”提供了标尺和范例,它存乎于学院历史,活跃于国戏故事,高尚的人格在他们身上驻存,成为学院优秀戏曲道德精神的传统,值得我们永远仰望和追随,如王瑶卿、萧长华、傅德威、白登云、赵荣琛、梅葆玖、王金璐等众多前人先贤已经为我们建立了良好的道德范本,我们要重拾经典,汲取精髓,把师德建设引向深入。
接着,导演系党总支书记郑唯、京剧系教师代表徐小刚、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刘婧分别就本系、处的师德建设情况作了汇报。郑唯从”认知师德、规范师德、践行师德、彰显师德、完善师德”五个方面阐述了导演系师德建设情况,并表示导演系教师将深入贯彻落实学院安排部署,以德为先,相互学习,携手共进,专注于学生成长成才,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当好“四个引路人”;徐小刚以“言传身教,口授心导”为题,通过其本人的学艺经历和教学经验,提出要继承老一辈艺术家身上的宝贵财富,在艺术上不断孜孜以求,在教学上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规律,遵循囯戏规范、严谨、中正的艺术标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树立正确的艺术观、道德观;刘婧从“为人、为学、为师”三个层面,阐述了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所应该具备的品质。第一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第二要寓德育于智育;第三要关爱学生、距离适中、以身作则。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和创作的引领者、支持者和促进者,是研究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重要领路人,我们必须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恪守职业规范,努力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为培养更多的戏曲艺术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随后,赵院长针对《中国戏曲学院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方案》进行了布置及解读。他强调了以下几点,第一,要重视“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努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前者注重的是胸怀,后者注重的是平台;第二,深入开展“德艺双馨”工程,全面提高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同时要紧密结合2019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避免德育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第三,组织开展师德建设有奖征文活动,以”我的教学育人实践”为主题开展评选,优秀文章或事迹由学院组织宣传推广。
最后,龚书记代表学院党委就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把握学习实践活动及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坚持教育首善标准,切实增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引导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中做出更大贡献。三是要结合学院特色,扎实有序地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在参与主体上,要求全员参与;二是在活动时间上,要求常态化;三是在活动组织上,要求统筹兼顾;第四,在活动效果上,要求树典型。
龚书记强调,国戏人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以“德艺双馨”作为育人标准,以德化人,以艺教人,立德树人,用高尚师德为戏曲人才成长引路。希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能够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立德施教,涌现出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潜心教学、精心育人的好教师,为建设新时代高水平特色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