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科研课题指南
1、梅兰芳、周信芳等舞台表演艺术研究
2、阿甲、李紫贵等戏曲导演理论与创作实践研究
3、田汉戏曲剧目创作研究
4、翁偶虹、范钧等戏曲剧目创作研究
5、新时期戏曲剧目创作研究
6、戏曲剧目“三并举”方针研究
7、刘吉典戏曲音乐理论与创作实践研究
8、戏曲音乐创作与发展研究
9、戏曲舞美创作与发展研究
10、中国戏曲舞美与欧洲戏剧舞美比较研究
11、中国京剧表演艺术流派专题研究
12、中国地方戏曲表演艺术流派专题研究
13、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研究
14、王国维戏曲理论研究
15、戏曲观众学研究
16、戏曲电影、戏曲电视的创作实践与发展前景研究
17、中国戏曲艺术的国际交流研究
18、现、当代京剧舞台美术的创造及发展轨迹研究
19、京剧现代戏研究
20、京剧声乐研究
21、京剧生旦净丑各行当表演艺术规律专题研究
22、王瑶卿研究
23、戏曲形体训练研究
24、京剧器乐演奏研究
二、戏曲教育科研课题:
1、中国戏曲学院办学指导方针、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研究
2、中国戏曲学院重点课程建设研究
3、戏曲教育的教学体系研究
4、高等戏曲教育的形态、特征与发展的研究
5、中等戏曲教育的形态、特征与发展的研究
6、高等戏曲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与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7、中等戏曲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与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8、戏曲教育“三基一创”教学宗旨的研究
9、戏曲教育多剧种办学的研究
10、中国戏曲教育史研究
11、中国戏曲学院校史研究
12、艺术教育比较研究
13、戏曲教育的教学管理研究
14、戏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15、戏曲人材文化素质培养的研究
16、戏曲教育各专业教学法的专题研究
17、戏曲教育各专业艺术实践的专题研究
18、戏曲教育心理学研究
19、戏曲人材学研究
20、戏曲师范教育研究
21、戏曲成人教育研究
22、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办学与教学研究
23、中国戏曲学院(校)55年来人才培养规律的探索(含个案研究和宏观研究)
共计48项
附件二
部分课题的说明与论证
1、梅兰芳、周信芳舞台表演艺术研究
梅兰芳、周信芳是京剧艺术大师,为我们国家京剧和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彪炳千秋的贡献。他们不仅属于京剧!江泽民同志说:“我们今天纪念梅兰芳、周信芳,就是要通过研究两位大师的艺术成就,进一步总结这些年来京剧和戏曲工作的经验,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做好振兴京剧、振兴戏曲、振兴民族艺术这篇文章。”这一课题的立项与研究,正是以江泽民同志这个在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针来进行。
2、 阿甲、李紫贵戏曲导演理论与创作实践研究
阿甲、李紫贵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戏曲导演艺术家,是我国现代戏曲导演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和戏曲导创作实践的先驱。由他们导演的《赤壁之战》、《桃花扇》、《红灯记》;《白蛇传》、《三打祝家庄》、《巴山秀才》等戏曲剧目,堪称是戏曲导演的经典性作品。研究他们的艺术创作成就,对总结和推动戏曲导演艺术、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开创意义。
3、 田汉戏曲剧目创作研究
田汉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戏剧戏曲作家、理论家、诗人。被公认是“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建国初期,曾以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的身份,亲自兼任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的首任校长。田汉的戏曲剧目创作,极为丰富,极具艺术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其代表性戏曲创作剧目,如《江汉渔歌》、《白蛇传》、《谢瑶环》、《西厢记》等,均堪称是传世的经典作品。研究田汉的戏曲剧目创作,对继承、发展、繁荣、创新我国的戏曲艺术和培养戏曲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 刘吉典戏曲音乐理论与创作实践研究
戏曲音乐家刘吉典,不但理论著述丰盈,著有《京剧音乐概论》及戏曲学术论文30余篇;并曾为50余部戏曲剧目成功地进行了音乐设计,包括著名的京剧《白毛女.》、《红灯记》、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对我国戏曲音乐的继承、发展与革新,对戏曲音乐教育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研究刘吉典的戏曲音乐理论与创作实践,是发展戏曲音乐理论、推动戏曲音乐创作、促进戏曲音乐教学的重要一环。
5、 新时期戏曲剧目创作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戏曲剧目的创作呈现出又一个辉煌期。一批优秀的新编、新创剧目,相竞展演于全国各地的戏曲舞台。如京剧《曹操与杨修》、秦腔《千古一帝》、昆剧《牡丹亭》、滇剧《瘦马御史》、越剧《孔乙己》、黄梅戏《徽州女人》,等等。这些剧目大都主题思想深刻、情节结构完整、剧种风格浓郁、人物形象鲜明,且在艺术处理上多有创新,富有强烈的时代感,突出地体现了新时期戏曲剧目创作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课题的研究,对总结这一历史时期戏曲剧目的创作经验,对进一步推动戏曲剧目创作的繁荣、对开拓戏曲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6、 中国戏曲舞美与欧洲戏剧舞美比较研究
艺术比较研究,是艺术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通过对既定研究对象的艺术品格、艺术特征和发展轨迹、存在状态等方面的交叉探讨,达到抽象规律、透视内涵、阐释个性,进而展开比较研究的目的。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促进各艺术门类、艺术品种、艺术学科间的系统了解、广泛交流、吸收借鉴、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戏曲舞美和欧洲戏剧舞美多有交流。它们的存在形态,均呈现出独特的创作思维、个性的表现手法、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众多的艺术流派,并都具有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优秀成果。由高等艺术院校来承担这一课题的研究,无疑会对中国戏曲舞美的理论开拓与艺术创新;对戏曲舞美专业的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收到实际的效益。
7、 王国维戏曲理论研究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是公认的中国近代戏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博学多才、学贯中西、治学严谨、成就卓著,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巨大的影响。王国维的戏曲理论研究著作主要有八部,其中,《宋元戏曲考》是其集大成的代表作。他以自己极具系统、精辟且独到的戏曲理论研究成果,把戏曲艺术的形态、面目、本质、传统和戏曲文学的价值,充分展示给了人们,并高度还原了戏曲应有的文化品位,为近、现代戏曲理论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努力和贡献。郭沫若同志曾专门著文,把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并称为“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研究王国维的戏曲理论,是我国戏曲学研究的一个长期任务,对于戏曲艺术事业和戏曲教育事业的继承、创新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8、 中国戏曲艺术的国际交流研究
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是人类文明与进步、亲善与友谊的象征。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展开积极的民族戏曲的国际交流,包括戏曲舞台艺术的交流、戏曲理论研究的交流、戏曲教育教学的交流,是整个戏曲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与职业任务。加强对国际交流的研究,是指导戏曲艺术走向世界,扩大影响,增进友谊,学习借鉴的重要途径。
9、中国戏曲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研究
现行的中国戏曲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是:“为弘扬中华民族戏曲艺术,培养具有戏曲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全面文化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艺双馨的高级专门人才。把学校办成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戏曲人才教育基地。”
就现实而言,研究中国戏曲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是研究中国高等戏曲教育、就是探寻中国高等戏曲教育发展的正确道路。因此,这一课题立项的本身,就昭示着研究内涵的现实性、前瞻性与开放性。不言而喻,课题的研究对于我国戏曲教育事业的振兴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实际影响。
10、戏曲教育的教学体系研究
戏曲教育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是以表演专业为主的中专教育。高等戏曲教育的勃兴,为戏曲艺术全方位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戏曲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多专业并重、多层次培养的完整教学体系。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一体系的结构与功能、格局与组合、运作与效益,对于全面把握戏曲教育的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对于开创戏曲教育的改革、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均具有切实的价值。
11、戏曲教育“三基一创”教学宗旨的研究
“三基一创”是戏曲教育特别是高等戏曲教育,根据我国的教育法和高教法明确提出的教学宗旨。其内涵是在戏曲教育的教学工作中,突出并强化对戏曲人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全面、完整地贯彻这一宗旨,是戏曲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要从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课程建设、专业实践以及师资素质、教材编选等诸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戏曲教育的教学面貌,开创 21世纪戏曲人才培养的再度辉煌。
12、戏曲教育多剧种办学研究
中国戏曲,剧种众多,流派纷呈。从事业发展的角度看,不但京剧、川剧、黄梅戏等大剧种需要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吉剧、藏剧、歌仔戏等小剧种也需要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小剧种的“小”是相对的,在它流布地区人民大众的眼中,可以说并不小。这些剧种不但是中华大家庭一方民众在精神、道德、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世相风貌的集中反映,更是我国民族戏曲艺术繁花似锦、内涵丰富的全面体现。戏曲教育的多剧种办学,既是戏曲艺术整体发展繁荣的需要;也是全方位贯彻党的戏曲方针政策的需要。高等戏曲教育对此尤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这一课题的研究,要突出办学理论思维的梳理、突出教育资源配置的调研、突出专业布局调整的设计、突出教学运作模式的探索。
13、中国教育史研究
我国的戏曲教育,基本上可以用“传统意义”和“现代意义”两种类型来予以区分和表述。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教育,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以民间班社为载体、以师徒承传为基本格局的行业传习型教育;现代意义上的戏曲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戏曲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为教学宗旨,以德艺双馨、继往开来为人才标准,以各级各类的戏曲院校为教学载体,以班级教学为基本格局的事业型正规教育。但戏曲教育史的研究,至今未形成规模。组织力量,在科研的基础上编撰出一部较为系统、较为完整的中国戏曲教育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应是戏曲专业院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14、艺术教育比较研究
我国的艺术教育,包括着音乐、美术、舞蹈、戏曲、戏剧、影视、工艺美术等众多的学科。在诸如学科的社会功能、学科的专业设置,以及人才规格,课程结构、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自的特色。这一课题的研究,旨在为戏曲教育打开视野、拓宽眼界、展开比较,从而在更加广阔的层面上启迪思维、提供借鉴。
15、戏曲教育各专业教学法的专题研究
戏曲教育各专业的专业教学虽有着共性的规律,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相应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并由此突出地显示着本专业的教学特性。在研究共性规律的同时,分专题研究各专业的教学法,更具针对性、亲切感和实践指导价值。就教师的职业规范讲,“专业要精”就包括了要精通本专业的教学法。通过深入研究戏曲教育各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节奏、教学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从中探寻原理、探寻规律,从而切实推动戏曲教育各专业的教学效益不断提高。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戏曲教育的教学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都具有直接的意义与作用。
16、戏曲教育心理学研究
对戏曲教育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教育活动与心理活动密不可分,“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它研究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整个智慧和个性的心理规律 ,研究教育同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教育效率”。戏曲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要专门研究戏曲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带有戏曲学科特殊规律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现象、心理变化、心理节奏、心理调适等。就课题研究的功能和效益讲,它是开启戏曲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使之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一把钥匙;是探寻戏曲教育各专业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途径;也是从科学角度促使戏曲教育“求辟草昧而致文明”,加速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17、戏曲师范教育与戏曲成人教育研究
一个学科的生存意识、发展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的最集中体现,莫过于重视本学科的师范教育。戏曲教育肩负着为戏曲学科各专业培养和培训专业教师,以及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社会普及辅导等方面的人才。
戏曲成人教育,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教育开发点。事实上,整个戏曲队伍都存在着知识补充、知识重组、知识更新的问题。
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对于戏曲学科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对于开拓学科建设的新的教学效益增长点,对于持续提高戏曲队伍的整体素质,都是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
18、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办学与教学研究
在研究生层次上,以正规的班级教学,大规模、全行当地培养京剧(戏曲)表演艺术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属开创之举,已受到全社会的瞩目。在“青研班”的办学和教学实践中,从办班宗旨、生源选拔到课程设置、教学运作、教材教法、舞台实践,乃至师资聘任、学业规格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设计策划,并创造了新的运作机制和新的教学模式。对“青研班”的办学和教学予以科学的总结和理论探讨,不仅是研究高级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的既定任务,也是研究整个高等戏曲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及其规律的重要环节。在戏曲教育科研中,具有显而易见的启迪性、前瞻性价值。
19、王瑶卿研究
王瑶卿先生是对中国戏曲艺术和中国戏曲教育,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杰出京剧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将自己的精湛技艺和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一代。他一生的艺术创作与戏曲教育活动,极具开拓性、创造性、丰富性与启迪性,极具经典价值!研究王瑶卿先生,对弘扬民族艺术,振兴戏曲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国戏曲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戏曲学院
2000年9月 发布
2005年12月修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