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评剧目《谢瑶环》首次亮相
《谢瑶环》剧组从4月6日组建起,由表演系主任周龙全面统筹,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利用晚上和双休日的时间进行排练。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剧很快实现了联排、合成,并以较高的质量搬上舞台。
观看彩排后,院党委书记张凡充分肯定了一个多月来排练和演出的成果,认为《谢瑶环》在评估期间为评估专家组演出,将展示我院的形象,让专家了解我院,给我院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院长杜长胜向全体演职人员表示感谢,认为这场演出所取得的效果难能可贵,具有不同寻常的多重意义,希望通过演出体现规范严谨、中正浑厚的学院办学风格。
《谢瑶环》是我院在丁关根同志关怀下,按照“出人出戏”的办学方针,以打造精品、提升艺术品质为目的,对经典剧目进行整理、加工与再创作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演出,力争使这一经典剧目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品味,实现教学价值与演出价值的有机结合,为研究京剧旦行表演艺术继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探索新时期表演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该剧旨在以剧目建设带动优秀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剧目,推动教学改革,改进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我院教学与研究水平。
《谢瑶环》是我院首任校长、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著名戏剧家田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今天对老校长的这出经典剧目进行挖掘整理和提炼加工,并在杜近芳、李维康演出本基础上进行加工,具有纪念和传承的意义,体现了发展和创新的精神。
《谢瑶环》是以我院表演系教授李维康为负责人的学术创新团队向北京市教委申报的“京剧旦行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研究计划项目,也是对李维康教授2006年表演系剧目课教学成果的有益延伸。该剧在整理、复排原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多方面的积极创造,不少唱词、唱腔为全新创编,音乐、布景、灯光、服装等也都进行了新的处理和安排。如李维康教授在乐队编制上做了一些尝试,将传统乐器的几大件扩充为双重编制,气势更为宏大。
《谢瑶环》采取了多系部、多专业联合创作方式。李维康教授担任导演及艺术指导,并广泛吸收我院老、中、青三代优秀骨干教师加入研究创作团队。我院京剧剧目研究所副所长张关正教授同任导演,戏文系副系主任、副教授颜全毅博士担任编剧,表演系教授张晶、副教授舒桐、优秀教师贾劲松、刘宸等参加创作和舞台演出,舞美系副主任李威、副教授马路担任舞美及灯光设计,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营造创作学术氛围,青年教师的参与也为该剧在我院剧目教学中的传承和保留具有积极的作用。
《谢瑶环》在表演系的本科学生中挑选具有较强表演能力的学生承担剧中的主要角色和配演,带动各学科、各年级的大量本科生和数名研究生共同参与。涉及表演、舞台美术、灯光、服装、化妆、京剧器乐、民族器乐等二十余个专业领域。学生们得到名师指点,通过学、练、思、演等学习创作过程,发掘表演潜能,积累艺术表演实践经验,更新学习观念,提高专业素质。
为搭建院内外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舞台实践,《谢瑶环》剧组还邀请了部分院外名家加盟创作。南京市京剧团著名编剧、作曲续正泰,中国京剧院著名服装设计师张希娥,中国京剧院优秀小生演员宋小川等专家均参与《谢瑶环》一剧的一线教学、创作和舞台演出工作。
《谢瑶环》已于5月11日为出席第二届京剧学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作汇报演出,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将于5月21日为参与我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领导、专家进行展演,为全方位展示我院作为戏曲艺术最高学府的综合实力和高质量的舞台表演水平,扩大学院影响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