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传承非遗,也传承师道(《中国艺术报》2018-09-12)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两场“中国戏曲学院‘高参小’工作戏曲非遗专场演出” 9月8日至9日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上演,展示了中国戏曲学院参与北京学校美育发展工作、开展“大运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研修的优秀成果,彰显了传道授业、教学相长的时代内涵。

作为北京市文化局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今年6月,首届“大运河文化带”省市戏曲非遗传承人研修班在中国戏曲学院开班,来自山东、江苏、安徽、浙江4省20个城市21个剧种的30位戏曲非遗传承人参加了培训。在一个月的教学中,中国戏曲学院安排了包括理论类、实践类、观摩类、排演类等课程在内,覆盖戏曲、话剧、影视、舞蹈、声乐等艺术门类的丰富课程。包括众多戏曲理论家和表导演各领域专家艺术家的中国戏曲学院“顶级”教学阵容参与了教学,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戏曲非遗传承与高校教学传承的结合之路。

据了解,参加培训的戏曲非遗传承人大多来自基层院团,有着较为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但受种种条件所限,难得有进一步学习提升的机会。因此,培训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在此次专场演出中,他们也用自己的新近所学磨合专长,精彩演绎了各自专擅的剧目选段。

本次演出特别邀请了来自山东、安徽、江苏3省9市共11位戏曲非遗传承人参加,他们带来了9个剧种共11个剧目选段。演出的剧目中,柳琴戏《喝面叶》生活味浓厚,在诙谐幽默中传递出做人要勤劳踏实的传统美德;坠子戏《换亲》选场演绎了一出将错就错,弄假成真的爱情故事;淮海戏《家里有个偷鸡贼》聚焦当今攻坚脱贫,精准扶贫的政策,剧中主人公舍小家顾大家,谱写了一曲党和人民心连心的伟大赞歌;茂腔《清风亭》(失子)选场感人肺腑,动情处不由得潸然泪下,极具教育意义;泗州戏《刘胡兰》选场再现了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山东梆子《八宝珠》选场高亢激昂,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锡剧《牡丹亭》选场给人以亦幻亦真,物是人非的心灵感受;花鼓戏《王宝钏》选场感人至深的情感令人动容;淮海戏《赶集》在诙谐幽默中传递出真善美;瑶剧《大脚娘娘选总管》以讽刺的手法无情嘲弄了逢迎拍马之徒,从反面倡导一种社会真诚,令人深思;山东梆子《樊梨花征西》选场,一段“鼓打五更鸡叫鸣”唱腔慷慨激昂,听后令人大呼过瘾。

传道授业无尽时,台上台下皆文章。演出结束后,龚裕、宋飞、冉常建等中国戏曲学院负责人,马玉璋、李文才、宋丹菊、蔡英莲、谯翠等老教授紧接着又召开了座谈会,为两场演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把脉,从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戏曲普及、 “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创新与提升等多角度进行了探讨,鼓励学员们终身学习,为戏曲传承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