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第十九期艺海问道文化论坛·戏曲经典的永恒魅力——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中国文化报》2018-01-31)

 来自汤显祖故里江西省抚州市的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近日亮相京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保利剧院上演,获得了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此剧是抚州市继创排盱河高腔·乡音版《临川四梦》之后编排的又一出大戏。演出分《闺塾》《惊梦》《寻梦》《诊祟》《闹殇》《拾画》《冥判》《幽媾》《回生》等场次,雅俗共赏、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剧中人物个性和形象鲜明,将汤显祖原著中的两个小人物重新塑造,增强了地域特色。

盱河高腔是广昌孟戏的主要声腔。广昌孟戏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江西省抚州市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乡音版《牡丹亭》在音乐唱腔上采用盱河高腔的音乐元素,在表演上以抚州地方戏曲为参照,并融入抚州南丰傩舞等地方非遗文化元素,力图呈现一幅汤翁故里的风情画卷,令观众能更多感受汤翁家乡的艺术魅力。

1月21日,中国文化报社邀请康式昭、周育德、王安葵、傅谨、郑雷、吴凤雏、谢雍君、陈均、池浚等著名戏曲专家,江西省抚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云,江西省抚州市副市长徐国义,江西省抚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菊莲,江西省抚州市文广新局局长谭玉莹以及乡音版《牡丹亭》总导演童薇薇、编剧曹路生、主演吴岚等会聚一堂,共同研讨乡音版《牡丹亭》的艺术特色与舞台得失。专家们对于抚州精心打造汤翁故里乡音版《牡丹亭》的努力与探索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抚州市委、市政府挖掘传统戏曲文化、弘扬东方艺术审美、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充满自信走向世界的一系列措施与行动表示赞赏。尽管在艺术创作与舞台呈现上还有不断修改提高的必要,但乡音版《牡丹亭》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吸引青年学生踊跃观看,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文化传播效应。

会议由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徐涟主持。

权衡好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傅  谨

一个伟大经典应该有不同的存在方式,我们要提倡文化的多元发展。谢谢抚州送来《牡丹亭》的这个乡音版的版本,观看过程中,我是很有感慨的。它一方面进一步推进了抚州的文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我在剧场里想,一个游客到了抚州想看《牡丹亭》,他所期望的是什么?我相信他所期望的一定是乡音版的《牡丹亭》。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

这部剧强调乡音,但是大部分还是普通话,这就涉及传播的问题。那么,如何权衡好这两者的关系——既要挖掘乡音,又要让外地人能够听得懂?关于语音的问题,古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古代很多地方戏是用地方官话唱,这样就为地域文化的传承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均衡点。我们现在要用乡音版,那么怎样去挖掘乡音,怎样既让外地人能够听得懂又用有江西味道的语音去唱这个戏?用抚州官话,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去做。

其次是海盐腔和盱河高腔的问题,在宣传过程中要做到严谨。希望我们能权衡好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