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高级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栏目导航
教师队伍
副高级
孙焘

孙焘,男,汉族,群众,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美学会理事(第七届)。


展开更多

所授课程

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艺术理论

研究方向

美学基础理论、艺术学理论、美育与艺术教育、当代审美文化等

论文著作

1.《“兴”与“迷狂”的美感神圣性比较——借鉴泽基的脑认知研究》,《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1期,106-114页; 2.《传统艺术传播人才培养之文化课教学规划与心得》,于建刚主编《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241-255页; 3.《意象学说的“情景交融”——基于形式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理论互补》,《中国文学批评》2020年第3期,59-68页; 4.《游戏精神与“审美态度”的再反思——兼论朱光潜“距离的矛盾”的美育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74-82页; 5.《意象学说的“包孕性概念”及其理论空间》,《香山美学论集(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478-483页; 6.《悲剧命运观的东方意味——评白先勇版〈白罗衫〉的“双结局”构思》,《亚太艺术》第2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78-84页; 7.《美感与信仰之关系的百年往复:论“以美育代宗教”的隐含预设》,《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25-29页; 8.《形神与气象:〈人物志〉的心性类型学说及其当代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51-159页; 9.《自拍、弹幕和应援:“带宽革命”中的美学理论新问题》,《美与时代(下)》,2018年第1期; 10.《生机不息:叶朗的中国美学研究道路》,《美术观察》,2017年第12期,132-133页; 11.《相感于象:为“美的社会性”寻回“心灵”》,《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12.《张世英“万物一体”学说的美学意蕴》,《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7期60-65页。 论文: 1,《“兴”与“迷狂”的美感神圣性比较——借鉴泽基的脑认知研究》,《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1期,106-114页。 2,《传统艺术传播人才培养之文化课教学规划与心得》,于建刚主编《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241-255页。 3,《意象学说的“情景交融”——基于形式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理论互补》,《中国文学批评》2020年第3期,59-68页 4,《游戏精神与“审美态度”的再反思——兼论朱光潜“距离的矛盾”的美育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74-82页 5,《意象学说的“包孕性概念”及其理论空间》,《香山美学论集(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478-483页 6,《悲剧命运观的东方意味——评白先勇版〈白罗衫〉的“双结局”构思》,《亚太艺术》第2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78-84页 7,《美感与信仰之关系的百年往复:论“以美育代宗教”的隐含预设》,《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25-29页 8,《形神与气象:〈人物志〉的心性类型学说及其当代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51-159页 9,《自拍、弹幕和应援:“带宽革命”中的美学理论新问题》,《美与时代(下)》,2018年第1期 10,《生机不息:叶朗的中国美学研究道路》,《美术观察》,2017年第12期,132-133页 11,《相感于象:为“美的社会性”寻回“心灵”》,《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12,《张世英“万物一体”学说的美学意蕴》,《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7期60-65页。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课题项目: 1、(主持)北京市教委社科项目(2018):戏曲传承与当代传播中的价值观问题 2、(参与,王德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19):“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 3、(参与,史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2019):北京舞蹈生态与全国舞蹈文化中心建设研

创作实践/社会服务

从2018年起,参与北京市教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美育中心的北京市学校美育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