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2020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

12月17日13:30,2020中国弓弦艺术节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正值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举办“戏乐共生,交辉共荣”主题的中国弓弦艺术节,是对国戏建校70周年的美好祝福及对未来发展的期盼。70年来,戏与乐的共生共荣,促进了艺术繁荣发展,打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态。

宋飞副院长致开幕辞

首先,由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宋飞致开幕辞。她谈到,本届中国弓弦艺术节将推出集戏曲主弦汇演与胡琴文物品鉴、戏乐主胡历史追溯与经典胡琴艺术解读赏析、多剧种戏乐人才培养成果与胡琴名家多种胡琴经典新创作品展示,以及胡琴与民族管弦乐队大型作品展演等线下线上音乐汇演于一体的系列大型文教活动。其中,具有“国戏品牌”意义的戏曲多剧种音乐表演人才成果展示专场音乐会,以及各种民族弓弦乐器以及戏乐主弦的多种发展样式、多种戏曲音乐元素在新创与经典作品中的展示,将成为本届中国弓弦艺术节一个个突出的亮点。此次活动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让我们获得了更大的展示平台和空间,能面向更多的公众,把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播得更广,让更多人感受到戏乐弓弦、胡琴艺术的魅力。

乐史寻踪

首场讲座是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修海林与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任宏,分别从戏曲主胡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及胡琴发展现状、调研成果与思考两个角度展开。

 

修海林教授作演讲

修海林教授在讲座当中,追溯胡琴的历史发展,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记载、图像、文物等资料的综合解读的基础上,对自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的发展历程作解读,并对胡琴与戏曲发生关联的时间、地位转变作出详尽分析,还梳理了沈星培、樊三、汪桂芬、梅雨田、孙佐辰、徐兰沅、李慕良几位影响深远的戏曲主弦代表性人物的代际传承关系。

 

任宏副教授作演讲

任宏副教授重点介绍与分享了我院宋飞胡琴艺术传承传播中心有关“戏曲主弦口述史资源拍摄工作”项目的筹备与进展情况,以及戏曲主弦发展现状调研的部分成果与相关思考。她谈到,历史的音乐虽已随时间渐渐流逝,但音乐的历史往往沉淀在音乐的各样载体中,其中包含至今还活态传承着的民族弓弦乐器家族。民族弓弦乐器有着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当其与戏曲邂逅之后,便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局面。戏曲的发展离不开音乐,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剧种发展,也就离不开胡琴。戏曲主弦在乐器形制、演奏技法、伴奏手法等方面呈现出来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伴随着戏曲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历程。

 

《戏乐胡琴溯源》讲座现场

乐思辨径

下午15:30,伴随宋飞副院长的专业介绍,第二场讲座《经典胡琴作品分析与赏析》在掌声中迎来主讲人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冬梅,以及现场展示嘉宾中国戏曲学院的王力可(京胡)、孙慧杰(月琴)、王广辰(大鼓)和中国音乐学院的谭欣(二胡)。

赵冬梅教授以京剧曲牌音乐《夜深沉》、阿炳的二胡曲《听松》、关乃忠创作的《第四二胡协奏曲——“爱恨情仇”》第一乐章为例,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演奏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中国音乐语言的线性特征为切入点,从旋律发展的逻辑、发展手法和旋律音乐运动的动力等不同侧面,以作曲技术理论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赵冬梅教授作演讲

讲座当中谈到的京剧曲牌《夜深沉》由我院京剧系三位同学作现场演奏。伴随同学们的精彩展示,赵教授对该曲牌的旋律特征、发展动力手法等方面作出详尽分析。

京剧系三位学生作现场演奏

针对音乐的旋律发展思维逻辑,以及在拓展二胡演奏技法与表现力等内容,则以《听松》《第四二胡协奏曲——“爱恨情仇”》第一乐章(宋飞教授演奏视频)为例,作出专业分析。

下午的两场讲座很快临近尾声,现场观众却久久不愿离去。面对传统音乐的当代传承,我们既要追溯历史,也要继往开来的迎接新的开拓。正如宋飞教授最后点评中谈到的,民族音乐的历史需要不断追溯和解读,其中所蕴含着的的精神内涵、民族情怀、思维逻辑以及有着民族特性的音乐语言表达方式,都值得我们不断的探索。唯有如此,方能继承传统、继往开来。

琴史新途

12月18日上午,本届艺术节的第三场讲座《传统与创新——孙文明二胡艺术的当代解读》,准时在学术报告厅开讲。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汝艺主讲,中国音乐学院黄晓晴、谭欣作演奏展示。

 

宋飞副院长作讲座导语

宋飞副院长在导语中谈到,在二胡艺术发展史上,孙文明对二胡艺术的开创性发展,具有时代意义,其成果以及实践的方向,在当下新时代文化艺术发展趋势之下,仍具值得关注与重视。

《传统与创新》讲座现场                           汝艺教授讲解二胡定弦

讲座伊始的现场提问交流互动中,汝艺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刘天华、阿炳和孙文明的人生经历及其音乐成就。汝艺教授总结到,与前两者相比,孙文明音乐理念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从小患天花导致失明,使他拥有了感知音响世界的特殊敏锐能力;他没有过多悲天悯人的自叹和怨愤;他不拘形式、敢于创新。与刘天华“中西并举,打出一条新路来”的音乐理念不同,孙文明的音乐理念是打破规则,二者于二胡艺术的发展而言,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谭欣、黄晓晴作现场演示

《弹乐》是孙文明的代表作品,尝试去掉二胡千斤来谋求新的音色,由此对演奏技术提出更多要求,即所谓轻、碰、柔、厚、颤揉或小压揉、上小波音等。随着两位演奏嘉宾的演奏,不带千斤的二胡新音色、技法等抽象的内容,随着弓弦声声,流淌开来。

孙文明在演奏过程中勇于探索发展新路,例如,其演奏技术和演奏状态的看似随意、却非随便的形态;会运用定弦的变化赋予二胡更多新颖的表现力;在有、无“千斤”,或半“千斤”中作任意转换;其演奏弓法变幻莫测,常出人意料;还独创“六度指法”、“一指音”;还会将空弦音与泛音交替使用等等。开放与创新是孙文明二胡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同时,他的创新是建立在对民间、传统的充分熟知后的勇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