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2018年度艺术实践工作会
近日,学院召开全院艺术实践工作会,通报了艺术实践工作的制度、计划、责任和分工等情况,并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巴图院长以及学院主要行政部门和教学系部负责人及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宋飞副院长主持。
宋飞副院长首先介绍学院党委对艺术实践管理处(中心)的定位,学院根据艺术院校的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成立艺术实践管理处(中心),作为面向全院师生的一个行政职能部门,统筹全院的艺术实践活动,既体现管理又有服务。她说,在中国戏曲学院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将涉及到传承性、创新性和普及性等相关艺术活动。教学实践中既有表演实践、创作实践,也有理论研究及科研相关的实践。艺术实践是教学的延伸,贯穿在基础教学全过程中,实践与教学是有机的构成,相互促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要想保证全院艺术实践的有效运行,分层次体现教学成果,离不开学院良好的运行机制,尤其是独特的中国戏曲学院艺术实践运行模式。8个月来,艺术实践管理团队经过不断努力,按照学院设定的管理目标,已经建章立制,形成了初步的新型运行机制,希望得到全院师生配合与支持,规范、有序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艺术实践管理处(中心)处长兼主任张尧教授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部门的属性和工作范围、分工及流程。他说,根据学院的发展要求,新成立的艺术实践管理处(中心)实行坐班制,全面负责学院彩排、演出、实践和创作的管理和统筹,同时,还负责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组织、筛选、申报、实施和监督。在实践场馆方面主要负责学院大剧场、小剧场、影视中心、录音棚、剧场内的演出用品仓库、校外负责道具库,以及演出管理中心及演出许可证等方面的管理;部门涉及装置部、灯光部、音响部、服装部、化妆部、道具部、盔箱部、录音部、拍摄部和后期编辑部等。张尧处长还首次向各系部详细介绍了艺术实践处管理处17名人员的分工和流程,其中行政领导2名,演出管理中心管理人员3名,其余12人均是舞台专业技术人员,剧场前后台的管理都由技术人员义务兼职。此外,他还介绍了相关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学院艺术实践审批制度、艺术实践管理制度、艺术创作制度、艺术实践项目管理制度、艺术实践经费管理制度、实践场馆管理制度(包括申请使用流程)、戏曲服饰及影视拍摄设备借用制度、校外布景道具仓库管理制度等。
张尧处长说,为了保证学院确定的年度艺术实践计划的有效落实,需要学院各单位、各系部按照制度和计划稳步推进。尤其要注重流程的规范性和实践内容的计划性,减少随意性。根据学院信息门户公布的实践计划,由部门副处级(含)以上负责人提前在网上填写申请表格,包括剧场舞台、会议室、录音棚、影视中心使用申请表,戏曲服饰及影视拍摄设备的借用申请表,同时,要特别注明分工的人次、装台及技术要求等,以便更精细化地配套支持。对于社会公演流程,要特别强调发挥演出管理中心的服务作用,减少各教学系部在教学之外的负担,由演出管理中心负责“剧场联系、票务联系、运输租赁、演出用餐、节目单设计及印制、摄影摄像、演出字幕”等。他特别强调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必须强化安全意识,师生安全无小事,安全是艺术实践的第一要素。每个申请单位要明确每次实践现场的责任人,同时,要认真负责国有资产的安全。张尧处长认为,艺术实践管理处(中心)是学院在新时代发展的新事物,不同于以往部门的职能和作用,需要大家转变观念,团结协作,全院一盘棋,共同提高学院的艺术实践质量和品牌。
随后,与会各部门和教学系部的领导及代表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党委宣传部陈娟部长特别提出加强全院艺术实践宣传的重要性和统一性,以及宣传前置部分的提前介入。网络中心岳从远主任希望提前对年度重大艺术活动进行选择和确定,以便更早进行现场直播的准备工作;此外,他还建议艺管处可以为各教学系部提供标准化服务,通过一些小的APP程序进行推广。京剧系舒桐主任则希望在舞台实践演出方面加强专业的规范性和示范性,减少失误。表演系王绍军主任建议在学院京昆服装的基础上,适当购置一些多剧种服装,以保证多剧种艺术实践的需要;同时,也希望艺术实践管理处能为多剧种艺术实践活动统筹协调借人借物。音乐系谢振强主任建议更新小剧场的音响设备,提高实践质量;同时,他希望录音专业学生能够加入到大小剧场及录音棚等方面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参与京剧系、表演系等系部的演出实践,提高专业操作能力。舞美系党支部曹林书记建议,新成立的艺管处(中心)工作面很广,人员也是各司其职,如果能建立一个单独网页,更有利于各部门对接工作;此外,他希望尽快建立服化道盔、布景装置等资产的电子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使用率。戏文系钟鸣副主任建议把本系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学院艺术实践活动的宣传阵地相结合,发挥专业特点。国交系党支部王媛书记希望能让学生参与到剧场管理过程中,并帮助制作英文海报及节目单的宣传。导演系青年教师澹台义彦特别希望艺管处能为导演系毕业创作方面协调各系部人员,促进跨系部创作。人事处赵怡轩老师希望能与艺管处共同为学院表演专业的青年教师打造演出平台。计划与财务处刘斌处长建议应该加强艺术实践管理处(中心)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通过艺管处对全院拟进行的年度艺术实践及创作内容组织专业化的界定和指导,进而统筹全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践与创作经费,使相关预算与决算更加合理,发挥更大效益;同时,他建议大小剧场的预算也归入艺管处统筹申报;各系对外演出的合同由艺管处统一签订,归口管理;而对外节目单也应由该部门管理,既有统一规格,又能节省开支;此外,他特别说明,学院所有对外演出的票房收入,无论多少都应按照财务制度执行,由学院统收统支。
最后,巴图院长对与会老师的发言给予了赞扬,并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他指出:追溯过去10年,学院艺术实践在思路、模式、规模、形态、影响力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阶段性重点应该从扩大艺术实践的规模向提升艺术实践品质的要求转化,更加注重内涵和特色的差异化发展,继承发展“戏校风格”,培育发展新时代“国戏品质”;学院艺术实践是人才培养及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和延伸,也是人才培养结果、链条、形态的展现、延伸和深化,必须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公共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密切相关,特别是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学院的艺术实践应该具有传承性、学术性、探索性,与戏曲学术形成相互涵养、相互辐射,应该逐步将“一戏一议”作为演出与教学的常态化的交集,将戏曲评论纳入到学术研究体系中;应不断丰富和完善学院“青春国戏”、“青研班演出”、“名家示范演出”、“非遗传承剧目演出” 、“娃娃戏”、“国际交流演出”等国戏演出品牌,体现国戏中专、本科、研究生、教师不同层次、类别的演出质量特色,有序呈现学院艺术实践的教育品质;学院要与国家的重大文化行动相结合,积极承担国家使命,承办如“新年戏曲晚会”、“名家传戏工程”、“梨花杯”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等重要艺术活动;从战略角度完善学院艺术实践的审核体系、评价体系、资助体系、推广体系、服务体系,明确国戏校内实践及社会实践的评价标准;艺术实践处应从专业服务的角度切入,代表学院加强对全院演出的顶层设计、创意策划、管理服务和专业指导。我们要拿出热情和干劲,共同努力,在工作中扎实地推进,通过高质量的艺术实践,形成戏曲演艺的一股青春气派、清风正气,让社会通过观察学院的艺术实践,感受到戏曲未来欣欣向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