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勃教授为京、表两系师生讲国戏教育精神
9月11日,京剧系、表演系联合邀请我院原副院长赵景勃教授为两系师生进行了一场题为“感悟国戏的教育精神”的讲座,50余位教师到场聆听。讲座由京剧系主任舒桐、表演系主任王绍军共同主持,院党委书记龚裕、院长巴图亲临现场。
讲座前,巴图院长表示作为学院最重要支柱专业的京剧系和新的战略拓展点的表演系,近年来在人才培养、艺术实践等层面均有良好表现,在学院策划、创作团队协同下,艺术创作影响已延伸到了国家的传播平台及地球的另一边,着实令人振奋。在欣慰于成绩的同时,要善于总结,查找问题,使集体更健康、更和谐、更开放、更富竞争力,才能继续撬动、激活前进的杠杆和动力;我院办学关键在传承,这是发展的大方向,如何认真、敬畏、科学地结合二十一世纪观众审美新需求进行传承,是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邀请有学有术的专家在发展传承的节点上给予提醒与指导,对于保证办学方向意义重大。
主题讲座中,赵景勃教授主要从多角度回顾和总结了学院65年办学历程的精华。谈到办学定位,他将其概括为“承古通今、继往开来”,所谓通今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正宗的传承,一方面是新作品的传世,即打造现在、创造未来。他表示“嗣继梨园、兴灭继绝”仍是我们办学的第一责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忘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过滤、创造条件使濒失剧目得以保存和延续、兼收并蓄引进社会高端艺术成果、适当创新实验以启迪学生创作思维是当下戏曲教育工作者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谈到学术走向,他阐明我们学院始终坚持“持中秉正、广采博纳”八字,持中秉正即我们的教育要正宗、正统、通大路,这是我们的传统人才观,他以书法为例,指出学生在校期间首先要把“正楷”练好,为将来的变通和发展奠定根基。讲到学院的人才教育时,他表示,学院历来注重“传有根脉、教有准谱”,这依旧是当前教师教育水平拓展和完善的方向;教育还强调“人各有体”,即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明确因材施教,切实做到“捏碎了老师变学生”。除以上几点外,他还谈到了“国剧育人、德智并举”的校园环境、“基功求宽,归工求专”的教学构架、“练方用圆、以演促教”的教学程序、“因材施教、各有所专”的育人理念、“普遍培养、重点提高”的育人方略以及“学术并举、守正启新”的高教追求等等内容。讲座语言通俗、援引实例、鞭辟入里,为在继承传统、开拓创新道路上迈进的京、表两系教师如何进一步找准发展方向、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主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