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火丁团队海外巡演倍受国内外媒体关注
2015年9月2日、3日晚,我院张火丁团队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精彩上演经典大戏《白蛇传》、《锁麟囊》。9月6日晚,张火丁团队在加拿大多伦多精彩上演《锁麟囊》。本次海外巡演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纽约时报》、《世界日报》、《中国日报》、《世界周刊》、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等国内外媒体对演出进行了报道。
美国当地时间8月31日出版的《纽约时报》本地版和9月1日出版的《纽约时报》国际版四个版面都刊登了对张火丁的报道及多幅照片。为了这组报道,《纽约时报》记者专程来北京采访张火丁,对张火丁的从艺经历、艺术风格、京剧艺术的特色、本次演出的剧目看点等进行了全面报道。报道引述了张火丁对从事京剧艺术的体会“京剧有一种能让我平静下来的力量,现在依然有。”“我和其他演员都在尽力让更多人了解京剧……我们自己献身于这种艺术,也希望其他人能认识到它的美。”报道中引用了哈佛大学文学学者王德威(David Wang)对张火丁的评价“她在台上有一种能引起共鸣的特质,这种气质和魅力像是会对观众施魔法……她的声音也有一种巨大的容量,能渲染出一种低调而悲伤的氛围。”报道中用这样一段话表述了美国记者眼中的京剧艺术,“美国观众将看到一种有着千年传承的珍贵艺术形式、精美戏服装点的道德故事、武打场景、繁复的动作以及看上去仿佛哑剧的艺术化动作和手势。那些动作都各具意义和象征性,与鼓点、锣声和高亢的弦乐呼应。每一个姿势似乎都经过严格规定与设计。精美的戏装可以表明所饰演的角色是武士、文官还是丑角。”
《文汇报》以“张火丁首秀获媒体刷屏”为题,报道了演出前当地媒体及观众的关注度,报道称:本次赴美演出完全采用商演模式,两场演出票价为20美元到170美元,不送票,不打折。演出前3天,2500张戏票即已售罄。出票情况显示,购买《白蛇传》门票的大部分是美国人。报道中提到,林肯艺术中心门口的大幅广告牌上与张火丁并排的是莫扎特,在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教授看来这一幕颇有深意,他表示这是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绝好范例。演出结束后,该报又以“张火丁‘京剧旋风’登陆纽约”为题进行了持续报道,引用了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总领事章启月的观点“以张火丁为首的中国优秀京剧艺术家把中国国粹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美国观众的同时,也将中国上千年的经典艺术文化历史透过舞台向美国观众娓娓道来,体现了中美两个国家友好的文化艺术交流关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过几周就将访问美国,两部经典国粹大戏先行一步来美上演,也是为中美领导人会面预热。”
新华网“新华国际”客户端以“大青衣张火丁纽约林肯中心献演一票难求”为题,报道了演出现场的火爆。报道称“3日晚间,纽约的夏末仍旧酷暑难消。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场外有几个人举着牌子,询问是否有多余的票。张火丁的两幅巨幅剧照前拍照的人不断。”记者采访了我院院长巴图,巴院长谈到:张火丁是中国京剧的一个代表人物,在当代的社会当中能够得到特殊的关注,一方面她是原汁原味地对程派艺术进行了认真严谨的传承,她身上有当代艺术所缺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这是同级艺术家当中她的独特之处;另一方面,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的艺术不是张扬的,她是沉在冰山下面的,有内涵的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特殊的艺术品质。所谓的程腔张韵,她能够依据个人的条件,因应时代和社会审美需求的特殊需要,对于程派的经典作了一种现代的阐释,同时她对传统的坚守达到了一种无我的意境。
美国观众对本次演出反响热烈。报道称,“盛装观剧的艾米丽感慨,‘我们芭蕾舞演员只能跳,唱不了。中国京剧演员身手不凡,能够边舞边唱。尤其女主角那长袖,舞动得如轻灵的羽毛。’”纽约百老汇音乐剧《西贡小姐》的演员、舞蹈教师妮娜·佐伊·林告诉记者,她相信美国人能够看懂这部戏,“这部戏的音乐非常独特,张火丁的身姿非常优雅,唱腔非常特殊。”“这是一个享受艺术欣赏乐趣的夜晚。”纽约小提琴手拉里·菲德赞叹,“没想到中国的古典艺术,可以演绎得如此绚丽清新,空灵飘逸,充满时尚气息。文化的魅力在于吸引力,我几乎陶醉了。”
美国两场演出的火爆现场和观众的热情,持续到了在加拿大多伦多地区密西沙加市的演艺中心。据中新社报道,在加拿大演出期间,加拿大联邦总理哈珀、联邦自由党党魁杜鲁多、安大略省省长韦恩等都为张火丁的演出发来贺信。前国防部长约翰·麦家廉、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薛冰等亲临现场。演出结束时,加拿大的观众们“不依不饶”,幕布“五落五起”,张火丁最后返场演出《春闺梦》,观众才善罢甘休。
国内外媒体对张火丁海外巡演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报道指出,这是林肯艺术中心在1930年梅兰芳大师赴美演出85年后迎来的第二位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是现代京剧人在国际舞台上弘扬传统京剧艺术的又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