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舞台美术系两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北京市教委验收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函〔2015〕91号)精神,舞台美术系两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了验收。

舞台美术系自2007年开始陆续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践基地,构成了课堂与舞台对接、优势资源互补、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有效结合、完备的校外实践基地教学体系。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是2009年建设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10年建设的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践基地。两个校外实践基地的课程教学提升了舞美系实践课程的学术内涵,提高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剧院(企业)文化塑造了学生的优良品格。

北京人艺校外实践基地教学侧重了解国内舞美行业最新的技术和舞台美术科技成果,体验国家高水平剧院的创新能力并利用优质的实践剧目资源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北京人艺将每年的剧目排练计划对舞美系学生开放,为舞美系的实践教学课程提供了高水平的剧目资源,全面提升了校外实践基地实践课程学术含量,实践课程达到了国内高水准。《北京人》、《蔡文姬》、《北街南院》、《窝头会馆》、《知己》、《原野》等代表剧目的演出过程都有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学生参加,学生们经历草图论证、布景方案确定、布景制作、装台、合成彩排等剧目创作的全过程。通过这样的全程舞台实践,学生们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舞台实践完美的结合,更好地掌握了舞美创作观念、表现手段、工作方式等主要专业知识,提高了创作能力。实践课程主要由人艺舞美中心的专家长期授课,在舞台美术布景制作、服装工艺、人物造型设计、舞台管理等方面提高了动手能力。

 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众多国内大型艺术项目的工程技术体现工作,其中典型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活字模”制作,以及综合投影设备和电脑灯光设备体系。近三年公司共申报专利100余项,获得北京市专利实施先进单位称号。公司每年按销售额3%提取研发经费(每年约2000万元)。公司拥有德国、意大利、日本进口设备组成的产品加工中心,有多条自动化的生产线。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侧重舞美科技研发与应用,实践基地完美地结合了双方优势,大量的舞美科技内容与知识被引入实践教学课堂,新型的技术研发过程也向学生开放,形成了技术推动艺术,实践课程启发创作构思的特色。学生也参与了多项产品研发和技术推广,在舞台机械设计、灯光产品研发,LED技术创新等实践教学课题方面有极大收获。舞美系在星光实践基地课程进行了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探索,特别注重在实习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完成了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突出创新精神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戏曲学院与北京人艺和北京星光建立了优势互补,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互动的开放型实践教学新模式,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坚持探索最前沿知识与传统优势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不断调整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思路,形成了开放的实践教学系统。校外实践基地具有将国际国内舞台美术最新成果引入课堂的机制,也能通过实践课程将学院的教学成果转变为国家级、省市级的舞台美术创作成果,形成了既能兼收并蓄又能协同创新的良好模式。

在项目验收阶段,舞美系按照市教委《关于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验收总结的通知》(京教函〔2014〕192号)要求,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两个市级校外实践基地,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组织了院内外专家对实践基地进行评估与审核验收,保证了验收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舞台美术系今后将更加深入地建设两个校外实践基地,促进实践育人的综合改革,为我国舞台美术领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2011年,时任市教委高等教育处处长黄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马欣、我院副院长周龙以及双方的多位领导主持《北京人艺校外实践基地舞台美术教学成果汇报展》开幕式

舞美系学生参加北京人艺剧目《窝头会馆》舞台实践课程

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闵新平在星光实践基地为学生上课

学生在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学习LED灯具的基本光源理论并进行实际光学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