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艺术进校园,国粹育童心——中国戏曲学院“高参小”授课工作开局良好,规模空前

9月份开学以来,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在各基地校的全力配合下,中国戏曲学院参与北京市小学美育发展工作“三区九校”的授课教学工作全面展开,百余位教师深入9所基地校,已完成实际授课逾3500课时。

我院“高参小”工作的9所基地校包括: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西城区宣武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福州馆小学、北京小学走读部,丰台区右安门第一小学、玉林小学、西罗园学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芳草地国际小学丽泽分校。面对9所基地校校情各异、诉求多样的情况,我院“高参小”工作组沉着应对、条分缕析,首先为9所基地校配置了9位责任心强、踏实肯干的教务员,实现“一校一方案、一校一专人”的管理模式。9位教务员在正式开课前的暑期就已经加班加点、全勤到岗,全程参与各基地校的课程设计与教师选拔;开课后,他们更是与我院百位授课教师以及基地校领导、老师们一起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全程参与、实施了对教学工作的统筹、协调、联络、督导、反馈乃至助教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我院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例会,听取各基地校教务员的工作汇报,交流各校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高参小”工作得以细致、客观、高效地运行,达到了“处处开花、朵朵不同”的预期效果。

9月1日起,我院各基地校的“高参小”教学工作步入正轨。授课教师们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规范的业务素质使基地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了解戏曲艺术,认同戏曲文化,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从中认知美、感知美,潜移默化地促进各个基地校美育与素质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通过两个多月的教学工作,各个基地校逐渐增加了一份艺术氛围,时时洋溢出传统文化的气质,为学校“环境育人”理念的建设与实现做出了努力。

我院“高参小”工作的授课教师中,不乏年过花甲、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和艺术家,他们带领着我院的中青年教师、研究生们一起严谨教学、耐心辅导。教师们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授课方式;为了避免迟到,很多路程较远的教师要提前两个小时出门;为了保证进度,有的教师主动提出要为孩子们义务加课、补习;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有的老师自费购买和制作小纪念品……孩子们的进步,老师、家长们看在眼里,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各基地校的孩子们渐渐认识并喜爱上了民族艺术的美感。现在,孩子们可以捏着兰花指忽闪着大眼睛跟着老师咿咿呀呀地学唱京剧《卖水》,可以独立完成一幅充满民族气韵和丰富色彩的图案,可以像小孔雀一样跟在老师的身后翩翩起舞,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肢体塑形出小动物们的造型特点……

两个多月的授课、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我院“高参小”工作组对全体任课教师反复强调“高参小”的工作目的与意义,就是“要从推动义务教育美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高度出发,做美的传播者,做美育的播种者;同时,要帮助孩子们接触和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并喜爱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丰厚的文化根脉,促成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高参小”工作的开展,各基地校的师生们也普遍感受到我院“高参小”工作组以及全体教师团队的团结奋进、敬业乐群,正如一位基地校校长所说:“中国戏曲学院的老师,不愧是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在他们身上能够看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延续。” 更有基地校在校园文化简报中以“民族文化,润泽童心”为题,对与我院“高参小”工作的合作与开展予以报道和肯定。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自11月起,在继市教委指定的9所小学之后,丰台区教委又指定了6所中小学,作为我院支持丰台区小学美育发展工作的基地校,开展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至此,我院“高参小”工作常规基地校已涉及全市15所中小学,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涉及学生更为众多。我们相信,通过我院“高参小”工作全体教职人员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中国戏曲学院一定会在“高等院校参与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的史册上、在全社会推动义务教育美育以及优质均衡发展的征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