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高校服务社会职能,戏教中心“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稳步推进
2014年以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的感召下,在北京市和文化部共建中国戏曲学院的政策指引下,学院继续教育部(戏曲艺术教育中心)秉承继续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项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广泛合作、积极动员,从“弘扬戏曲艺术、传承民族精神”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推进“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在深入践行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请进来”,惠及两千余名小学生的“戏曲大讲堂”
截至6月底,本年度的“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先后在北京湖广会馆举办8场,直接受益青少年达2000余人。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北京湖广会馆、北京风雷京剧团协助演出。通过“请进来”的“戏曲大讲堂”模式,使小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并喜爱民族传统艺术,更加形象地领会戏曲艺术的魅力。活动特别邀请长期奋战在京剧进课堂工作教学一线的我院优秀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青年教师李彩霞为在场学生讲解戏曲基本知识,并配合经典折子戏演出来讲解戏曲的表演特点与功法,把一台集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精彩演出活动奉献给了广大师生。
戏曲大讲堂,是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在长期面对基层中小学开展的“民族艺术进校园”戏曲艺术推广普及活动过程中,结合实际、创新思维,在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同时保持戏曲艺术本体特征的前提下,进行的对于新模式、新思路、新做法的有益探索,在推进过程中通过不断丰富与完善,必将在更大范围内更好更快地推动戏曲艺术普及传承事业蓬勃发展。
二、“走出去”,持续、深入地推进戏曲艺术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普及与推广
今年上半年,我院戏教中心应邀走进清华附中朝阳分校(小学部)以及西城区幸福时光陶然幼儿园等单位,为小朋友们带去《三岔口》、《霸王别姬》等经典折子戏,使师生不出校门即可了解和欣赏国粹艺术。
在清华附中朝阳分校(小学部)的演出开始前,很多孩子从化妆间的窗外探着头看演员们化妆,有些孩子还偷偷地跑到演出场地看乐队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还有些孩子围着服装间的服装和头饰像探宝似地转了好几圈……演出开始后,台上的演出如火如荼,台下的孩子也兴趣盎然,尤其在互动的时候,孩子们你争我抢的举手要上台耍一耍刀枪,和老师一起比划比划;值得惊喜的是,在京剧《霸王别姬》的演出过程中,有些孩子还能跟着唱,跟着在台下比划起动作来,演出现场一片欢腾;演出结束时,孩子们意犹未尽,小朋友们强烈地表示希望有机会要到中国戏曲学院参观,和哥哥姐姐们一起上课、练功、唱戏,一起学习京剧知识,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欢送辛勤演出的哥哥姐姐,并和她们合影留念。此次进校园演出,是我院为数不多的直接进入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的戏曲普及活动,直接惠及该校九个年级,受众人数多、年龄跨度大,为进一步做好下一阶段戏曲普及、传承、发展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儿童节期间,戏教中心刘振芳等老师一行四人走进西城区幸福时光陶然幼儿园与孩子们共同庆祝“六一”儿童节,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中华传统戏曲文化。该园园长和老师们对我院师生冒着暑热前来“传道授业”表示衷心感谢,全园上下十分珍惜这次机会,200多个孩子分成两批前来参加活动,孩子们由老师带领着围坐在表演场地里,孩子们认真地观看着表演与讲解,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在随后的互动阶段里,请一部分小朋友上台来跟着学习,孩子们萌态百出,玩得心花怒放、学得不亦乐乎。通过简单、直观的示范与互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之美的尝试,让在场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经久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也为戏曲艺术后继有人播下了火种。
我院戏教中心承办的“民族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从“走出去”到“请进来”,从演出鉴赏到互动体验,力求做到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实际出发、从满足义务教育均衡需求出发,每一场演出、每一次活动都凝结着中心教职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承载着国戏人对民族文化的担当和热爱,饱含着对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祝福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