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老校友齐集一堂研讨骨子老戏《梅玉配》

6月6日,我院老校友钮骠、奎生、萧润增、萧润德、夏永泉、寇春华、马玉琪、马玉璋、陈国卿、赵景勃、张关正、蔡英莲、温如华、李文才、谯翠蓉、刘勉宗以及小生名家仉志斌、京剧理论家和宝堂、新华雅集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昆齐集一堂,对京剧骨子老戏《梅玉配》的挖据整理进行深入研讨。院领导周龙、京剧系主任兼青研班主任舒桐参加了研讨会。

周龙副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梅玉配》的成功上演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表示祝贺,对诸位老校友、老艺术家来到学院参加研讨会表示欢迎。他说端午节当天马玉琪、温如华、寇春华、郑岩、夏永泉等老校友们携《梅玉配》来学院演出,张凡、张京山等院领导与各系部老师学生以及众多京剧爱好者观看了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整场演出精彩之极,充分说明老校友们对这出传统剧目的整理挖掘是成功的。将众多老校友请到学院再次对这个剧目进行研讨,特别想听到主创老师们关于改编演出的经验,同时也特别希望听到大家对学院、对京剧系教学、演出等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老艺术家们大力支持学院的各项工作,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多来学院讲课排戏,这必将对学院的教学、创作以及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夏永泉、马玉琪、寇春华向大家分享了《梅玉配》的创作经验。他们认为,当年在中国戏校上学的时候曾经看过前辈名家们演出该剧,但今天再演此剧首先就是要在保留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剧本进行削枝减蔓,所有唱腔全部运用传统的京剧老腔,场次衔接过程中没有用二道幕而恢复检场人。通过几场演出后感觉到观众对这种较为传统的演出方式完全可以接受,真正做到了演员同观众一同进行艺术创造,老的声腔在今人看来仍然具有无穷魅力和艺术价值。所有的参演人员在没有任何经费支撑的情况下,只用了50个小时排演此戏,与目前京剧演出市场的各种大制作相比真正做到了“回归传统、彰显传统”。同时,由于此戏失传近几十年,此次挖掘演出为青年演员们留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演出资料,此版本也会对青年演员们的剧目学习起到示范和帮助的作用。

钮骠先生向大家回忆了《梅玉配》一剧自清代四喜班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演出历程,他认为这次的挖掘整理又救活了一出失传剧目。整场演出情节紧凑、唱腔丰富、看点颇多,这样的演出是真正的回归京剧艺术本体。奎生先生认为此戏符合传统京剧艺术的观演审美,建议适当增添一些曲牌丰富艺术表现力。萧润增先生对诸位校友的演出举动表示敬意,他认为京剧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要做到技不离戏、戏不离技。陈国卿先生认为诸位老同学在一种极为放松的状态下完成此剧,显示出了京剧人最为纯粹和质朴的精神风貌。蔡英莲老师认为此次老戏新演情节主线突出、行当齐全、旗装身段优美,通过挖掘整理可以成为一出可传可演的经典剧目。

新华雅集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昆表示,《梅玉配》于今年5月首演于正乙祠戏楼,中国戏校古稀之年的老校友挖掘失传剧目应载入正乙祠的演出史。今后正乙祠会一如既往支持传统剧目的挖掘演出,同时也会支持中国戏曲学院老艺术家以及学生的演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