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高校支持小学特色发展项目”全面展开有序推进
2014年,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进学校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总体要求,我院接受市教委“高校支持小学特色发展项目”(简称“高支小”)的工作委派,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由张凡书记统筹部署,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和戏曲艺术教育规律,落实由主管全院教学、演出等工作的周龙副院长担任此项工作的工作组长,由学院多年来承担戏曲艺术普及、传播工作的戏曲艺术教育中心为主要承办部门,协同全院各教学系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同心协力,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
4月28日下午,由周龙副院长带队,我院“高支小”工作小组向市教委汇报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市教委副主任郑萼、付志峰及市教育工委办公室、市教委体卫艺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听取汇报。
周龙副院长首先汇报了我院在“高支小”工作开展以来的工作进度。他介绍说,自今年2月份至今,我院先后与北京市教委、东城区教委、西城区教委、丰台区教委的有关部门和领导,以及申报我院“高支小”项目的北京小学走读部、史家小学分校、宣师一附小等九所小学的校领导集中或分别召开逾20个工作会, 互相了解双方教育教学思路与实际,沟通合作意愿与需求,确认在合作过程中有关课程、课时、班级、人数、形式、内容、场所、设施、经费、优势与不足等诸多环节及相关细节。截至目前,我院已经草拟合作协议、课程方案、预算说明等主、配套文件,将于五月六日前实地走访九所合作小学后,再次确认合作细节,统一修改方案,采取一校一协议、一校一方案的方式上报市教委,统一签署方案和同步开展工作。
周院长在介绍我院开展“高支小”工作的主要举措时说,我院除做到一校一协议、一校一方案,细化合作内容,确保特色鲜明这一工作前提外,还要做到四点重点举措。一是我院在连续七年开展“戏曲进课堂”的工作中,已经储备了逾50位既熟悉戏曲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有着丰富中小学生普及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在此基础上,还将动员院内外一批专家、教授、骨干教师参与此项工作,并于五月份完成上岗培训,针对我院派出的“高支小”教师在小学生的教育心理、教学规范、课堂组织、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集中“补课”;二是将于今年五月出版“高支小”教材的教师用书,保障此项工作进展专业、规范,年内还将出版配套的学生用书,并投入课堂使用;三是我院在全日制本科教育教学中,已经具备以戏曲专业教学为主体,兼容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美术等25个专业方向,我院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高支小”工作中,全方位、立体化对合作小学的美育教育、艺术需求予以全面扶持;四是将依托我院“国戏杯”等重大赛事活动平台,为“高支小”教育教学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苟仲文书记在听取了周龙副院长和与会九所小学校长的工作汇报后,对我院已经开展的工作进度和主要举措给予充分肯定,建议我院对各小学的扶持要更加广泛和深入,例如英语等方面的课程,在必要时,同样可以加入到此项工作中来。同时,苟书记还表示市教委要以我院为代表向社会各界宣传、推介北京市“高支小”这一重要工作的核心意义、工作思路、总体目标,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此次我院接受市教委“高支小”工作以来,深感机遇空前、责任重大,这既是作为戏曲最高学府传承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对我院在工作总量、师资人数等方方面面的挑战与考验。今后,在市教委的统一指导下,在学院党委积极部署下,我院将秉承“弘扬国粹艺术,传承民族文化”理念,以戏曲艺术普及教育为主导,引导和推动各合作小学民族艺术教育有序地发展,提升素质教育,进而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文化强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为促进戏曲艺术的普及、传承、发展以及戏曲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提升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