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中国民族艺术传承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四校名师精品系列讲座
近日,“中国民族艺术教育联盟”之“四校名师精品系列讲座”(第三期)第四讲《民歌知多少》在我院小剧场举行。我校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聆听了讲座。
主讲嘉宾曹文工教授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合奏课教师、音乐教育家,四十余年致力于民族管弦乐队的创作、编配、指挥及教学。在民族乐队的训练、表演及推广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该讲座是系列化的传统文化普及活动,以小型民歌演唱会的新颖形式,在民族乐队的伴奏下,曲学选、张云龙、黄熙殷、石润端等七位老师及同学演唱了《知道不知道》、《摇篮曲》、《下四川》、《洗菜心》以及《茉莉花》、《龙船调》、《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脍炙人口的民歌,尤其是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民歌的剖析、讲解,使现场的师生对民歌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民族艺术教育联盟”是“中国民族艺术传承与传播中心”启动的工程之一,旨在弘扬和传播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戏曲及服装的文化精髓,集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四所院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以联盟为纽带,形成整合音乐、舞蹈、戏曲、服装等特色资源的共享教育平台,增加对姊妹艺术之间的学习和了解,扩大受众的视野和艺术修养,并逐步将教学资源社会化。
目前已在四校举办名师精品系列讲座30余场,我院傅谨教授的“梅兰芳的人生与艺术”、 冉常建教授的“表意主义戏剧—戏曲表导演的艺术特征”、王绍军教授的 “欧美音乐剧与中国戏曲”;中国音乐学院王以东教授的“敲响金木石革打起节奏之律”、 赵晓楠副教授的“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概览”;北京舞蹈学院潘志涛教授的 “从莫言的《红高粱》里看中国民间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史敏教授的“敦煌壁画伎乐天舞蹈形象呈现”、邵未秋副教授的 “长袖舞翩跹”;北京服装学院袁仄教授的“人穿衣与衣穿人”、 杨道圣教授的“身体观念与服装美学”、 赵丰教授的“丝绸之路与丝路之绸”等多学科、专业内容相继在四所院校巡回演讲。
讲座大大开阔了四校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了艺术通识知识,激发了学术研究思维和能力,活跃了学院间的学术氛围。对于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机制、体制的创新等有积极意义。
为使联盟在高端人才培养取得突破,探索并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协同创新中心还启动课程与图书资源共享工程、民族艺术网络课程与资源数字化工程及民族艺术传习工程,实现民族艺术的传承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