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雅韵·国戏新声”——第四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颁奖晚会圆满收官
2013年12月1日,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观众席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简洁大方、传统元素中蕴含着现代科技的舞台上流光溢彩、少长咸集。经过近三个月的层层选拔、紧张比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承办,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戏曲艺术教育中心)具体组织实施的第四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颁奖晚会隆重开幕。来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全国各地200余名获奖选手,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少儿戏曲盛宴。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唐立军,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张凡、副书记李世英、纪委书记张京山,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东江,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一处处长张士佐,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主任郜世奇、副主任张京华以及特邀嘉宾中国歌剧院党委书记嬴枫、中国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周光以及张正芳、李鸣岩、王志怡、钮骠、沈世华、刘秀荣、张春孝、谢锐青、王玉珍、宋丹菊、马玉璋、李崇善、陈国卿、刘琪、陈琪、寇春华、安云武、张四全、刘桂欣、赵乃华、李文才、谯翠蓉、刘勉宗、闫骏、李树萍、李崇林、乔惠斌、费玉平、李艳华、刘巍、王婷等艺术家、教育家、大赛评委代表出席晚会观看演出或为获奖选手颁奖。由于大赛影响甚广、受众颇多,颁奖晚会吸引了各参赛学校、单位、家庭,新闻媒体、戏迷观众、热心人士和首都各界群众近千人到场。
本届大赛颁奖晚会创造性地分为“小荷才露尖尖角,姹紫嫣红皆开遍,海角天涯有知音,我家红灯有人传”四个篇章,共计十五组节目。这些节目均是在本届参赛的众多节目中精心遴选出来的,既是对全国青少年学生戏曲艺术风采的展示,又是对第四届“国戏杯”大赛成果的总结和汇报。晚会由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姚志强担任总导演,特别邀请了京剧名家赵鸣华及中国戏曲学院历届“青研班”研究生和优秀中青年演员张晶、高彤、尚伟、赵晶璇、李宏、马帅、郑佳艳、吴桐、窦晓璇等与小选手们同台献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艺与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包飞联袂主持。另外,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栏目组也对本届大赛给予了大力支持,精选近400分钟的优秀展演节目和颁奖晚会节目进行现场录制和播出。
整场颁奖晚会精彩不断、掌声不断、欢笑不断、高潮不断——开场节目《中国京剧娃》行当齐全、编排整齐,让观众看到了京剧艺术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广受欢迎的可喜景象;根据传统戏曲改编的《小放牛》和自编自演的原创剧目《喜羊羊与灰太郎》则以其清丽漂亮、曲调明快和诙谐幽默、贴近生活赢得了全场观众最多的掌声和笑声;巴特尔、黄晨轩、田程、曹德乐、张可涵、何思凝、张纪元等“京剧小童星”带来的一组行当齐全、流派纷呈的联唱,则彰显出小小年纪难得的“专业范”。令在场专家和戏迷更为欣喜的是,晚会的多剧种联唱板块中,不仅有东南大学杨子萱的昆曲《拾画》,有“春晚年画娃娃”邓鸣璐的豫剧《朝阳沟》,有出身沈阳评剧世家葛嘉琦的评剧《穆桂英挂帅》,还有来自香港的中学生欧晓茵演出的广东粤剧《霸王别姬》,欧同学的表演韵味纯正、规范严谨,让大家看到了传统戏曲艺术在香港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希望。来自河北省康保县的小朋友们则第一次把他们的家乡戏“东路二人台”《拜大年》带到了中国戏曲最高学府的舞台,让大家看到贫困地区少年儿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与自信。此外,晚会还专门选取了三个原汁原味的传统京剧的经典片断,分别是谷佳颐等表演的《贵妃醉酒》、陆飞羽等表演的《盗仙草》以及杨腾等表演的《辕门斩子》,孩子们忠于继承、默契配合、高度领会了“一棵菜”的精神内涵。晚会最快乐、最高潮之处,还是第四篇章“我家红灯有人传”,特别邀请了三个有子女参加“国戏杯”大赛的专业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专门设计了“母女现场音配像”、“父母傍着孩子唱”、“三代老旦齐登场”的幽默搞笑手段,为观众带来京剧《贵妃醉酒》、《三家店》、《赤桑镇》选段,台上台下笑声、掌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晚会最后,一曲由中青年京剧旦角名家张晶、马帅、郑佳艳、窦晓璇和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学生带来的文武兼备、动静皆美的京歌伴舞《咏梅》,在全场观众如雷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为本届大赛颁奖晚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演出结束后,在座的领导、嘉宾和老艺术家们高兴地上台与小选手、小演员们握手、合影留念,有的老艺术家甚至高兴地抱住孩子们给他们鼓劲、加油,台下观众则不约而同地把舞台围了个水泄不通,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平板电脑,争先恐后地记录下这个难忘的动人时刻,久久不愿离开。
第四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实践北京精神,贯彻落实《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弘扬民族文化而举办的大型公益赛事。本届大赛,参赛总人数近2000人,参赛作品突破500个,参赛者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28岁;参赛剧种包括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豫剧、越剧、黄梅戏、河南曲剧、河南越调、锡剧、婺剧、淮海戏、二人台、广东粤剧等数十个剧种的优秀剧目选段;覆盖省市地区范围之广,参演人数之众,包含剧种、剧目之多,较之往年均再创新高。
第四届“国戏杯”大赛评委阵容十分强大,邀请逾40位戏曲表演艺术家及专家、教授参与评审工作,评委们轮番上阵、认真评审,避免了疲劳评审等情况的发生,确保了大赛的公平公正性、权威性、专业性和严谨性。本届大赛评比出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另单设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以及公益大使、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四年来,“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划拨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参赛单位和选手无需承担参赛费用,是名副其实的公益赛事活动。大赛在尊重青少年身心特点,注重广泛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得以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京剧进课堂”、“民族艺术进校园”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及高效转型,进一步探索优秀民族艺术在青少年儿童中普及的新思路和新形式,使戏曲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更具科学性、参与性和实践性,还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儿童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更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为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第四届国戏杯大赛的组织筹备和赛事过程中,有很多感人的画面:很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指导教师们全程跟护着小选手们参加赛事,赛场内外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与师生之情;孩子们在学习戏曲艺术之后,在各类赛事活动中屡获殊荣,为家长和学校赢得了荣誉,更为自己赢得了自信与自豪;孩子们通过学习戏曲,增加了与长辈们的交流,老少几代有了相同的话题,孩子们在增长知识阅历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笑;孩子们学习戏曲艺术,不但没有影响课业质量,很多时候,反而成为家长、老师督促只有日常学习好才能够再学戏的“法宝”。大赛过程中,正值气候多变,不少孩子带病、甚至带伤坚持学戏、坚持参赛、坚持参加演出,从而锻炼了他们刻苦、勤劳、坚韧、勇敢的品格与个性……而更为重要的是,学院在整个大赛的举办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习戏曲艺术,不仅为孩子们增长了一个特长、一项爱好、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生活,还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创新以及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的弘扬打下了深厚的社会基础与烙印,更为祖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努力。
据悉,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栏目将于明年年初安排播出本届大赛颁奖晚会和优秀节目展演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