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教中心专家组赴北京立新学校指导戏曲教学实践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院戏教中心在北京市教委与学院的整体布局和指导下,与北京各中小学校密切联系、加强互动,对各校艺术教育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具体实施的明确与提升予以辅助和支持,通过进一步实施“北京市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系列项目”工作,使中小学艺术教育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艺术有机结合,响应和践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普及的指导精神。
1月22日,应北京市立新学校邀请,我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姚志强,学院老教授李文才、谯翠蓉,客座教授李崇林,戏教中心徐璟老师等一行,出席立新学校京剧团成立一周年成果验收汇报演出。演出当天,近千人的剧场洋溢着欢声笑语。最先登台的是基本功展示,二十余位年龄不到8岁的孩子们表演了戏曲基本功中手眼身步的多个内容;随后《穆桂英挂帅》、《卖水》、《打龙袍》、《钓金龟》、《三岔口》、《坐宫》、《太真外传》、《天女散花》等多个戏曲名段演唱轮番登场,可谓生旦净丑齐登场,唱念做打展才华。
本场演出中,在《坐宫》中饰演公主的崔妍同学荣获了今年我院承办的第三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个人项目一等奖,而《天女散花》则荣获了集体项目二等奖的好成绩,孩子们通过短短一年的勤学苦练,就收获了喜人的教学成果。整场演出中,指导老师还为每一个唱段表演配备了大屏幕演示,通过大量文字与图片来介绍演出剧目中的人物行当、人物造型、剧情唱词等内容,使在场观众在感受精彩节目的同时,还进行了京剧基础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孩子更加直观的认识京剧,了解京剧里的故事以及故事中传达出的道德理念。同时,通过主持人台上台下的互动,使一场教学成果的汇报演出,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实践教学的大课堂。
演出结束后,我院专家与立新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进行了座谈。立新学校德育主任尹丽君说,学校始终大力促进美育、德育和智育的有机融合,特别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文化素养的培育与传播;学校除了投入人力物力来支持京剧团的发展,还加大力度聘请优秀的专家师资团队,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尤其注重在保证学生日常学习质量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让民族艺术不断的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让民族精神在校园育人理念中坚实树立。立新学校京剧团外聘教师于淑敏老师介绍说,目前该校京剧团已经有80多名团员,最小的有小学一年级的小团员,最大的也有高二的大团员,每一位团员都是自发的申请参加京剧团,并以此为荣,在孩子们心中,成为京剧团的一员是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在学校的支持与鼓励下,京剧团已经为每位团员购置了冬、夏两季各一套团队服装,更有练功时所需的彩鞋、彩裤、水袖、折扇、刀枪把子等必需品,同时还为学生们量身定制戏曲服饰,单就《卖水》这出戏就定制了十几套服装,确保了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同学都会有适用的演出服装;除此之外,学校还根据年龄层次,安排相应课程,由浅入深开展戏曲教学。于老师还说,京剧团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保证学生不掉队,学习不落后;其次是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情,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是通过京剧团的成立带动更多的学生喜爱戏曲艺术,让民族艺术在学校乃至在社会中得以普及与传播。
座谈中我院专家也表示,这场演出不仅给予观看者莫大的感动,更给予了一种震撼、一种鼓舞,从每一位孩子的身上都能感受到民族之魂。李文才、谯翠荣、李崇林教授分别表示,孩子们年龄这么小,学习时间如此之短暂,可表演起来却是认认真真,一招一式都不曾怠慢,虽然略显稚嫩,但那种为戏曲艺术而执着认真与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大家;孩子们的眼神中不仅流露出对京剧的热爱与执着,散发出无比的自信与自强,在他们的身上能够感受到那种为民族艺术而自豪的内心。
姚志强主任感言,立新学校无论是从师资,还有从教学地点、教学设备都具备一定基础,基本做到了戏曲教育的普及性与传播性,非常难得,倍感振奋。希望学校在戏曲艺术教学的同时,注重群体节目以及个人节目的重点培养;注意把握学科之间教学的联动性,戏曲唱段中含有诗词、成语、典故、伦理、道德、音乐等多项内容,这就能与语文、历史、德育、音乐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相交融,通过多个学科的联动教学,从不同的角度授课,既可以保证学生对各个学科的学习质量,更有利于孩子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相信立新学校在继续发扬尊重民族文化、尊重传统艺术、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的基础上,一定会在美化育人等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