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我院教师为学院科研发展献计献策

在我院首届科研工作会议及之前召开的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各位教师以对学院事业发展的热忱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及创作实际,围绕学院拟出台的《中国戏曲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戏曲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国戏曲学院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实施办法》、《中国戏曲学院科研课题指南》等相关文件,对加强和改进我院科研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京剧系张艳红老师:我们逐步对科研及其意义有了深入认识并予以重视,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我们尝到了甜头,得到了鼓励,树立了自信;使我们揭下科研的神秘面纱,对学术产生兴趣;使我们由戏曲匠人向戏曲学人转变,这是戏曲教师应有的自觉。

表演系池俊老师:学术成果不应该只是职称评定的资本,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并有可能流传后世的研究资源。项目成果不只是写成论文、出本书,要进一步完善由科研成果向教学、创作转化的机制,真正使科研成果落实在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社会效益乃至历史效益。

表演系辛雨歌副教授:我觉得科研是重要的,是大学教师的必经之路,是大学办学的必经之路,一定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科研。中国戏曲学院有自信,我们有很多的精英老师,只要调动好,大家无论在教学、创作还是在科研上,都会有很好的成绩。

表演系韩冬青教授:我们应该按照老前辈指引的方向,把握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我院的专业学术论文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撰写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具有我院特色的专业学术理论文章。

导演系张蜀津老师:CSSCI被称为中国学术的GDP指数,能够入选这个评价体系的期刊是业内大家所公认的学术水准比较高的期刊。论文质量的提升对于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老师个人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个人科研能力的一个肯定,会成为激发你进行科研活动的动力。

音乐系姜景洪教授:我认为一个项目的申报和研究,由它自身所处的背景和项目所最终解决的问题所决定,也就是说,做项目要有一个预判,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准确、科学的申报项目。从学院角度说,要研究学院产、学、研一体的方针,从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这几个方式来考虑项目规划。

戏文系吴新苗副教授: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我觉得大家尽量去申报一些比较窄的课题,不要去报太宏观的,宏观课题要有大量的积累,做起来很困难。而窄的题目会显现出你对这个课题的思路,这个思路比较独特的话容易得到专家的青睐。

戏文系田志平教授:我在教学当中就使用了我的研究成果,我也写了文章,当然我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在戏剧界我们现在缺少发言权,在一些关键性的、指标性的人文社科工具上,我们相关戏剧的概念还是比较缺位的,甚至很多内容需要改进。

舞美系党宁教授:我们大家都说传统,实际上自己面对传统的时候,真的很发懵。元是什么传统,明是什么传统,清是什么传统,我们会去找到一条线,就是一个时间的长度是传统,这个点是一个传统,这时候我们会发现传统实际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貌,一部分是精神。

新媒体系王九成副教授:学院的科研好比一颗大树的树干,研究所的科研就像树上的枝叶,学院的科研决定学院的高度,研究所的科研体现学院的深度和厚度,只有把这几个度合在一起,才能让学院的热度增加。

新媒体系毛伟教授:今天这个会议,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因为好多老师都谈到它像一个召唤,这个召唤就像大地苏醒一样,能让搞学术的人在这儿说点话,或者哪怕仅仅几分钟,我很欣慰。具体的传道、授业、解惑,我想每个在座的老师和同事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修为,我也愿意和大家一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余生。

基础部刘三平副教授:作为一个讲授基础课的老师,我希望学院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我院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也关系到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前景。我有一个小小的理想主义的念头,就是希望我能和在座的老师一起脚踏实地的为我们学院的科研发展尽微薄之力。

希望全院师生以本次科研工作会议为契机,继续解放思想,深入思考,潜心钻研,大胆实践,以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戏曲研究为特色,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成果奖励为导向,以科研投入为保障,凝练科研发展方向,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增加科研立项,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科研管理,培育优质科研成果,为实现学院党委提出的“三个中心”建设目标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