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圆满落幕
“丝竹声声歌盛世,国粹代代永流传”——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共庆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关键时刻,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承办,中国关工委公益文化中心协办的第三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颁奖晚会于12月2日晚,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隆重举行,晚会的举行也标志着本届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颁奖晚会高朋满座,少长咸集。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张凡、副书记李世英、纪委书记张京山,副院长巴图、周龙,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副处长王军,中国关工委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国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王鸣铎,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张京华等领导和张正芳、王志怡、刘秀荣、张春孝、钮骠、沈世华、赵景勃、孙毓敏、王玉珍、张关正等近40位戏曲名家、大赛评委会委员,以及中央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等特邀嘉宾出席并观看晚会。
颁奖晚会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著名节目主持人赵保乐、董艺和北京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小雨姐姐联袂主持,央视戏曲频道全程录播。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内蒙古和新加坡等地的近三百位优秀小选手带来了一台剧种繁多、流派纷呈的艺术盛宴。整台晚会由十八个节目组成,并在十八位“中国娃”带来的《戏曲拍手歌》“一拍一我拍一,我的姐姐唱青衣;你拍三我拍三,我的哥哥唱花脸……”清脆稚嫩的童声中拉开序幕,气势恢宏、婀娜多姿的大型戏曲歌舞组合《梨园戏鼓》紧随其后;晚会的第一、二篇章由六十余位小选手合演京剧《卖水》、《虞美人》、《天女散花》和功力深厚、堪比专业水准的武戏片段《扈家庄》、《借扇》,为观众呈现了国粹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其间穿插的京剧《红灯记》和黄梅戏《闹黄府》更是夺人眼球,因为这两个节目分别是由来自美国、俄罗斯、瑞士的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学生和来自新加坡崇福学校的小选手表演的,全场观众无不为这两个节目欢呼鼓掌,把晚会推向了高潮;第三篇章中的原创京剧课本剧《守株待兔》,唱念做舞俱佳的《廉锦枫》、《钓金龟》、《铡美案》、《空城计》、《红娘》,以及一人分饰刁德一、阿庆嫂两个角色的《沙家浜》也都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评委专家的交口称赞;本届国戏杯大赛参赛地域之广,剧种、剧目之多远超往届,晚会的第四篇章就特别安排了一组精彩的地方戏曲节目。从江苏沭阳第一实验小学带来的原创淮海戏课本剧《三借芭蕉扇》,到“春晚小明星”邓鸣贺表演的豫剧《朝阳沟》,唱做表演俱佳的天津女孩杨蕾带来的评剧《杨三姐告状》,江苏男孩宗昱源表演的锡剧《珍珠塔》,李泽阳、马阳艺联袂表演的昆曲《牡丹亭》和大学生秦闻檑表演的黄梅戏《女驸马》,直到从河北驱车赶来的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40位青春亮丽、妆容整齐的女中学生合唱的河北梆子《大登殿》,无不体现出我国戏曲艺术百花园的壮丽多彩、缤纷多姿;晚会的第五篇章,突出了“感人·和谐”的两大主题。八十岁高龄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鸣岩不顾感冒未愈,亲自带领着北京市石景山区麻峪小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齐唱京剧《赤桑镇》,在博得满堂喝彩的同时,也让不少观众热泪盈眶。接下来的京剧《珠帘寨》、《贵妃醉酒》则都是由北京市的学生和外省市的学生共同出演,他们在艺术师承、学习条件、表演水平等各个方面各有不同,但是在国戏杯的舞台上,孩子们服从大局、服务整体,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严丝合缝,让大家看到了戏曲艺术新生代的合作意识、包容精神;晚会的最后一个篇章是京剧歌曲《我是中国人》,这首弘扬民族精神、民族自信的京歌以其雄壮震撼、豪迈悠扬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各种戏曲晚会甚至综艺晚会也经常上演。在本届国戏杯颁奖晚会的舞台上,导演组别出心裁,力邀贾劲松、窦晓璇、翟墨、方旭四位优秀青年演员、CCTV青京赛金奖获得者分别带领一位小选手同台演唱,在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近五十位小朋友精心编排的伴舞下,这一节目更加体现出国粹艺术的青春气息、气势如虹和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可喜面貌。整台晚会可谓精彩不断、高潮迭起,既有传统戏曲名段的相继登台,还有各校指导老师们别出心裁、精心为学生们排演的戏曲课本剧、戏曲大合唱、创新戏曲歌舞等表演形式,小选手们充分展示了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和民族文化后继有人、生机勃勃的无限希望!
第三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自2012年9月开始筹备起,历经3个多月的激烈角逐,最终评出个人及集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同时,在大赛举办过程中涌现出的近百位优秀志愿者和为大赛成功举办提供热心帮助和鼎力支持的30位“公益大使”也受到相应表彰,在场领导和嘉宾为各奖项获得者颁奖。
纵观三个月来的赛程,小选手们风雨无阻、早出晚归、离家千里甚至带伤带病坚持参加比赛;家长和老师们全程陪护、悉心照料、充分保障;各地文化教育部门以及相关学校领导拨付专项经费,且亲自带队参加比赛。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团队,包括在职人员、学生志愿者在内,大都年龄不足22岁,但各部门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精诚合作、戮力同心,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充分保证了大赛顺利进行,让选手、老师、家长、评委、媒体以及参与、观看大赛的每一个人都颇为感动。可以说,国戏杯大赛的所有参与者都本着“弘扬民族艺术、传承民族精神”的高度自觉,在国戏杯“树品牌、保质量、上层次”的愿景指导下,共襄盛举,团结一心,不计名利、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迎来本届大赛的完美收官!
第三届“国戏杯”大赛评委阵容十分强大,邀请34位戏曲表演艺术家及专家教授参与评审工作,确保了大赛的公平公正性、权威性、专业性和严谨性。本届大赛包括了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27个地区的参赛单位和选手。与此同时,为推动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组委会还特邀新加坡、台湾等大中华区的境外学校单位参加交流表演赛。参赛总人数近2000人,参赛作品突破500个,参赛者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23岁。参赛剧种包括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豫剧、越剧、黄梅戏、河南曲剧、河南越调、锡剧、婺剧、淮海戏、南京白局等数十个剧种的优秀剧目选段。本届大赛参演人数之众,包含剧种、剧目之多,覆盖省市地区范围之广远超往届。
三年来,“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划拨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参赛单位和选手无需承担参赛费用,是名副其实的公益赛事活动。大赛在尊重青少年身心特点,注重广泛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得以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京剧进课堂”、“民族艺术进校园”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及高效转型,进一步探索优秀民族艺术在国内外青少年中普及的新思路和新形式,使戏曲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更具科学性、参与性和实践性。还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意识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更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为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第三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的成功举办,是对青少年学生艺术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是对戏曲进课堂工作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是对戏曲艺术传承经验的一次大交流,更是弘扬民族文化、践行民族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大举措。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组委会必将继续努力,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感召下,吹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让传统文化戏曲艺术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文化基础,我们也期待更多新鲜的血液注入“国戏杯”,共同创造中华戏曲艺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