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成立仪式在我院举行
6月30日下午,“中国戏曲学院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成立仪式暨首期跨文化交流理念与技能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在我院大剧场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
成立仪式由我院科研与研究生处副处长王绍军教授主持,我院副院长巴图教授亲临会场做指示。出席成立仪式的学术界代表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彭吉象教授,我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傅谨教授,我院跨文化交流与管理学科创始人教务处处长曹林教授和院办主任于建刚副教授,我院对外交流合作部主任、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学术带头人林一教授,表演系副主任苏东花教授,导演系副主任乔慧斌副教授,基础部主任梁建明副教授,国际文化交流学术团队教师,留学生教师代表,留学生代表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代表等。出席成立仪式的嘉宾还有意大利驻华使馆、法国驻华使馆、加拿大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和专员等。
成立仪式上,我院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林一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所成立的背景和研究所的构成。林一教授在回顾我院跨文化交流与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历程的基础上说:“我院已经凝聚了一支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国际知名学者和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队伍,研究所的成立从人员、资源、条件、环境以及平台等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基础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前沿性、国际性、多学科性、和戏曲文化特色。研究所的成立得到了我院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学院各系、部、处领导以及学院教师的大力支持。研究所本着“求实、创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戏曲的跨文化传播为突出特色,将我院的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水平推向国际前沿。”
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主席彭吉象教授高度赞扬我院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这一实体研究机构的成立为全国高校的跨文化交流研究工作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他说,我国在跨文化研究领域还存在许多空白,比如对比较艺术学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学科。通过观察比较文学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他前瞻性的预测到比较艺术学必将成为非常有前途的学科。彭吉象教授二十年前的愿望便是在中国成立比较艺术学会,他期待自己的愿望能够在我院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得以实现,真正从学术上参与国际比较艺术的研究。
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傅谨教授说,跨文化交流学科既是人文科学领域的热点,又是该领域的难点。我院跟世界上的众多教育机构有着密切的来往,我院的演出团体也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去了精彩的京剧表演。对文化交流现状的分析不能只看表面的风光,更要通过艺术表演和对文化的研究更好地阐释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这样才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从而达到心灵与情感的相互沟通,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交流的意义。这是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依托中国戏曲学院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的实力和戏曲这一独特的、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我院成立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具备独特的优势,期待研究所在国际文化传播上取得更多、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且希望通过研究所学术研究的成果提升该学科的教学和发展。
教务处处长曹林教授回顾了我院跨文化交流与管理学科发展的辉煌成果,总结了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的平台与桥梁作用,研究所的成立将更好的拓展我院对外文化交流的范围,提升对外文化交流的层次,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我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意大利驻华使馆、法国驻华使馆、加拿大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和专员在仪式上高度称赞了我院与这三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机构多年来在教学、艺术演出及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赞扬了研究所的文化桥梁作用,期待本国的文化研究机构与我院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发展。
我院2009级留学生博士研究生代表Patrizia Liberati(李莎)女士和参加研究所“首期跨文化交流理念与技能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代表、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术团队青年教师胡娜博士分别从个人亲身体验讲述了从事国际文化交流研究的迫切心情和期待。
最后,我院副院长巴图教授对研究所未来的科研工作和发展规划做出指示,他对研究所提出四点期望:第一,希望研究所依托高水准的研究实力,通过科学研究,提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和留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戏曲的国际传播事业中;第二,通过研究所有计划的课题研究,拓宽我院戏曲理论研究领域,总结过去我院在戏曲国际传播的实践,形成系统的戏曲国际传播理论体系,为国家政府制定戏曲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咨询;第三,希望研究所成为集聚戏曲国际传播的人才高地,依托我院的人才结构形成相对稳定的理论研究团队,按照学术的国际发展规则,逐步形成一支国际化的学术团队;第四,希望研究所定期举办国内、国际学术活动,争取国内重大科研项目,并且在获取国际科研项目上取得突破。巴图副院长代表院领导希望研究所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胸怀,认真研究和满足合作者的诉求和需要,依托中国戏曲特有的优势,推进戏曲在国际上的传播。在研究所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为中国戏曲学院的国际化做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