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百草泉》《挑滑车》连获三奖栽誉而归
我院参赛剧目《百草泉》,是根据传统剧目《锯大缸》改编创作而成的,特邀专家贯涌先生和我院毕业生刘东咏担任编剧,由专家王威良先生担任导演,表演系教授谯翠蓉老师主教。该剧编排新颖,节奏紧凑,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剧中饰演王大娘的冯蕴同学,是我院表演系2001级的学生,曾荣获美国圣地亚哥大学 “郑世哲奖学金”一等奖,并在中央电视台“哈药六杯”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获最佳表演奖。在多次演出中,该同学以其扮相靓丽、武打技巧干净利落和惊险稳健的“下高”技巧征服了广大的观众,喝彩声、掌声不断。是一位文武兼备、不可多得的戏曲武旦、刀马旦人才。
12月10日晚19:15分,京剧《百草泉》率先登场,打响了首届为期五天的“武戏擂台赛”序幕。当晚的演出极为成功,场上演员技巧纷繁绕眼,场下观众掌声喝彩雷鸣。直至多日后,我们依然能够听到来自专家、媒体、广大观众,乃至演出地(天蟾逸夫大舞台)管理和工作人员的交口称赞。可以说,我院《百草泉》在此次“武戏擂台赛”的率先登场,为此次盛事定下了一个较高的基点。
12日晚上,我院另一出参赛剧目《挑滑车》的演出,同样取得了轰动的演出效果和广泛的好评。该剧特邀京剧武生名家杨少春先生主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斗志,培养了学生们整齐划一的演出意识。主演詹磊同学,是我院表演系2002级的学生,该同学练功刻苦、技艺精干,在日常生活、学习和舞台表演中,有着良好的人缘和台缘,多次代表学院赴德国、荷兰、比利时及中国香港等地区演出,是一位品学兼优、极具潜质的戏曲武生人才。在此次参赛中,詹磊同学排在最后一场倒数第二个的出场次序上,他克服前面几场参赛剧目均超水平发挥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冷静、认真、工整、圆满地完成了参赛演出,充分地体现出该同学成熟稳健的心理素质。这一点,在像他这样年纪的青年演员中,是尤为难得的。
我院作为戏曲的高等教育学府,历史上所创作编演的《穆桂英大战洪州》、《杨门女将》等一批剧目,都曾风靡一时、传演至今。可以说,传承和创新是我院长期以来优良的教学传统。今天,身为学院教学“龙头”和“窗口”的表演系,一方面运用名家教名戏的教学方法,特邀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张春孝、杨秋玲、李嘉林等国家一级演员排演全本的《白蛇传》、《杨门女将》、《夜莺》等大批剧目,力图通过名家教名戏来带动学生们的学习、提高学生群体的艺术水准,从而体现学院派独特的教学风范。
另一方面,学院表演系有一支行当齐全、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现有蔡英莲、陈 琪、李文才、刘福生、杜 鹏、周 龙、谯翠蓉、刘勉宗、李丽萍等多位专家教授。在戏曲专业的教学中,贯彻以戏促功、以戏促教、因材施教、因材设戏是表演教学的基本教学理念。今天,我院参赛的两出剧目,正是以上这些教学理念的生产成果。
京剧《百草泉》和《挑滑车》这两出剧目的创作排演,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学生们武打时的“真实感”,克服了武打套路的“完成感”。教师指导学生们在排练这些武打和舞蹈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处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这两出戏的排练效果也渗透到了其他剧目的演出之中,学生们在其他武戏中一戳一站更精神了,舞蹈、武打都注意手到、眼到、意念到,更加富有真实感和节奏感。
“出人、出戏”是我院多年来始终强调的办学宗旨。京剧在新时代不仅要出新人、新秀,更要多出经典、精品剧目,这不仅是观众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展戏曲艺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学院表演系在日常教学和彩排中,非常注重对经典的守成和精品的创新,在向学生传授艺术技巧的同时,还进一步点拨他们的艺术观念,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强调学生艺术观的塑造,为学生树立审美高标准,呈现清新健康的表演风格,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防止培养“小老艺人”,造就一代新文艺工作者。
我院此次赴沪参赛的两出剧目,分别获得此次赛事的银奖和铜奖,《百草泉》一剧还获得了集体表演一等奖。这两出参赛剧目还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北京娱乐信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京沪近三十余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我院全体参赛演职员的精彩表演,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被广大观众们所欣赏。可以说,这次参赛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戏曲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认知度。
此次参赛,作为教学单位,我们没有繁重的压力,“青春、学习、实力”再一次成为我们的目标。希望这一次参与国家级赛事,是我们验证教学成果、展示教学风貌的一次良机,为老戏新演传统剧目、振兴经典武戏剧目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
戏曲教育是戏曲事业发展的根本,作为戏曲艺术的最高学府,培养“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优秀人才是从事戏曲教育单位的最高目标和责任。我们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求发展、在实践中求真理,努力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级复合型戏曲艺术人才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