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长胜院长在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致辞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以本届京剧学学术研讨会主办者中国戏曲学院的名义,向出席会议的所有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在2005年5月17日第一届京剧学研讨会结束的会议上,我提出建议在两年后的此时此地举办第二届京剧学学术研讨会,在主办单位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再一次相会在建银大厦。
2003年12月,中国戏曲学院确定了重点加强京剧学学科建设的目标。次年4月,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维康教授和傅谨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同时调入我院,筹备了 2005年的首届京剧学学术研讨会。2006年,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支持下,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在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几年来我院获得资助的京剧学科研立项和部分完成的课题有20余项,比如李维康教授的《京剧旦行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傅谨教授的《京剧学通论》和《京剧历史文献全编》(近现代部分)、周龙教授的《京剧表演艺术的创新与实验研究》、朱维英教授的《京剧唱腔音乐配器法》、梁燕教授的《齐如山剧学研究》以及《清代京剧文学史》、《近现代京剧文学史》、《京剧小生表演艺术论》等。我院京剧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7年4月30日新华社的《参考消息》,转载了英国《泰晤士报》和英国《独立报》刊发的两条消息的摘要,标题是《推土机开到最古老戏园前----英报慨叹北京前门广和楼将被拆除》,报道说:“上周,甚至连中国国家媒体也齐声惋惜的京剧之家广和楼将被夷为平地”包括广和楼在内的老北京在战争和革命中幸存下来,但在开发商和推土机面前失守, “广和戏园的拆除令人震惊,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遗产爱好者中引起共鸣”,正是在这里,“京剧大师梅兰芳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报道说,这座建筑将被推翻,并代之以一个适合百老汇演出的剧场。“北京最古老的京剧戏园将迎来唱美声的胖女士”并无奈地概叹,剧院被无情的推土机碾碎,“又一个文化瑰宝的灭亡”。
2007年5曰9日《光明日报》有一则200字左右的消息,报道说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宣告筹建,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国剧研究中心,旨在理性地弘扬作为中国国剧的京剧文化。这是一条非常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上面我引述的这两条外在毫不相连的新闻消息,从不同的角度却强烈地传达给我们一个相同的信息,这就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中国大踏步地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这个问题,不仅国内高度关注,也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倘若我们把这两则一喜一忧的消息放在一起来读,来仔细品味的话,会给我们留下很多的想象空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当前中国文化发展要解决的若干重大课题。而要解决这些重大课题,即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要解决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文化需求,要找准国家文化发展定位,要创造民族文化新辉煌,要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要全面提升国家的软实力,都须臾离不开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新。京剧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本届京剧学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和京剧与中国传统文化,其目的也是祈望各位专家学者在深入研究京剧的历史与发展规律,进一步推动京剧学学科建设的同时,来进一步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承担起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我再一次感谢大家对这次会议的支持,并对你们在会议期间的辛苦表示最诚挚的谢意!预祝大会取得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