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多剧种高研班开学典礼发言

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自开办以来受到国家、学院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帮助。于是,多剧种高研班在各位的努力促成之下于2007年5月8日隆重举办开学典礼。各位学员均为当今各个剧种的领军人物,全部为梅花奖获得者,其中还有一些是所在剧团的院、团领导,含金量极高。

开学典礼上,学员们在听取文化部领导、院领导以及专家的发言之后,踊跃发言,真挚地抒发出他们自己的思考和感想。

任跟心(二度梅获得者、山西临汾蒲剧院院长)在发言中谈到,中国剧协曾在1983年举办第四届演员讲习会,为多剧种的优秀演员们提供了和大师、权威专家交流的平台,讲习会是戏曲发展史上极富历史意义的活动,她也是此活动的受益者。在任跟心看来,多剧种高研班和当时的演员讲习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为多剧种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令他们受益匪浅。

宋转转(梅花奖获得者、山西晋剧院青年团书记)从她的人生经历讲起,回顾了当年艰苦的学艺之路。她还说到,快50岁的人了,还来学习,开始时觉得忐忑和不安。但一旦开始了学习,心越来越踏实了,甚至可以不顾家庭、演出,一定要全力以赴,好好学习。

许爱英(梅花奖获得者、山西眉户剧团团长)在表述自己心情的同时,结合她曾排演的《祥林嫂》、《两个男人一个女人》等新编剧目,反思人物本身,畅谈她如何把握和塑造人物的经历,体会深切,表示要通过学习,将实践高度归纳、总结,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崔建华(梅花奖获得者)表示,“要以小学生的心态向大家学习”。这一点对于这些奋斗在第一线的演员非常难得,但至关重要。他们的工作非常繁忙,不断地学习则能帮助他们不断地进步,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性。崔建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主动要心无旁骛地坐在教室里,以学生自居,谦虚地向大家请教问题。

谢涛(梅花奖获得者)每年的演出近三百场,时间非常紧张,但在心底,一直怀揣着“想上学”的愿望。和许多学员一样,他们都曾有过上学的机会,但都不得不放弃。这次多剧种高研班的课程非常吸引他们,满足了学员们的求知欲,并尽力为大家扩宽多角度视野,提供多元化氛围,他们不愿再次和机会失之交臂。

崔光丽(梅花奖获得者)表示目前正在紧张地排戏,虽然不得已要奔波于两地之间,但一定尽力完成课程。认真地做研究,和各位专家、老师、同学多做交流,用优异成绩回报学校的关心与培养。

曹秀琴(梅花奖获得者、广东省粤剧院院长)说她的普通话不是很好,发言也很简短,但是我们毕竟在中国戏曲学院听到了粤剧的声音。这位距离最遥远的学员的到来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

郭泽民(梅花奖获得者、山西临汾蒲剧院副院长)最后一个发言,他调侃的语气,以及以喻作勉的语言风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语言朴实,但句句珠玑。他讲到,没有1983年的演员讲习会,就没有今天的多剧种高级研修班,能够抓住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令他非常激动。

同时,还有一些同学因为演出等各种原因未能按时报道。各位学员纷纷表示感谢学院领导提供的优良环境,还非常诚恳地表示了参加此次学习的决心。他们表示,要尽快转变角色,调整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回归校园,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辜负各方面的期望,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使自己能够成长为在实践领域开拓创新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院领导一再强调要为学员们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学员们志气高昂,意气风发,谈笑风生,互相交流心得,度过了快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