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地方戏教学研究基地落户山东菏泽
揭牌仪式由中共菏泽市委宣传部部长孙丰华主持,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张凡、菏泽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刘士合到会祝贺讲话,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蔺永钧、山东省政府副省长黄胜为基地揭牌。应邀出席揭牌仪式的还有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巴图、中央电视台副总编张华山、山东省文化厅厅长杜昌文等领导以及各地戏曲专家。
菏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著名的牡丹名城、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早在明末清初时期,菏泽的戏曲活动就已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以戏曲团体多,剧种多,名演员多为特点的“戏曲之乡”。中国传统戏曲的四大声腔,即“东柳、西梆、南昆、北弋”在这里都有充分的展现及融汇发展。属于弦索声腔系统的大弦子戏、柳子戏,梆子声腔系统的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以及在花鼓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两夹弦、四平调等民间小戏剧种,不仅保留了数以百计的传统剧目,而且唱腔各具特色,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此外,还流行京剧、平剧、豫剧、河北梆子、曲剧、越剧、化妆坠子等剧种。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使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有近300个剧种。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情。随着社会的变迁,电影、电视、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日趋多元化,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些年来,在中国戏曲不够景气的境况下,学院以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戏曲艺术为己任,积极战胜困难,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事业发展。2007年11月,中国戏曲学院接受菏泽市领导的盛情邀请,杜长胜院长一行六人来菏泽进行调研,充分感受“戏曲之乡”菏泽的悠久戏曲文化底蕴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感受了菏泽人民打造“戏曲之乡”、提升文化实力的雄心和魄力。经过考察和洽谈,双方达成高度共识,决定在菏泽设立中国戏曲学院地方戏教学研究基地,利用菏泽四省交界、辐射面广,戏曲观众群大、戏曲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加强对中原地区戏曲艺术起源、发生、发展等方面的挖掘和研究;并在菏泽戏曲人才的培养、地方戏曲的研究、戏曲演出市场的开拓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合作。
中国戏曲学院地方戏教学研究基地的建立,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地方戏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打造菏泽“戏曲之乡”品牌和中国戏曲学院办学品牌,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大型中国地方戏名家演唱会,由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的戏曲歌舞《盛世梨园》拉开了演唱会的序幕。李维康、白淑贤、倪慧英、李树建、吴亚玲、谢涛、许荷英等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参加了演出,展示了京剧、昆曲、柳子戏、晋剧、山东梆子、吕剧、河北梆子、豫剧、越剧、龙江剧、黄梅戏、粤剧、枣梆、大平调等十几个地方剧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