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再推实验剧目 新印象京剧《樱桃园》梦幻亮相
遗貌取神定下梦幻基调 双博士力扛新印象京剧
负责此剧编剧的是近年来在戏曲编剧领域崛起的新秀、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副主任颜全毅博士。他表示,在改编此剧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来自于契诃夫原著本身较弱的戏剧冲突和非线型结构,可以说这是一个并不适合京剧演出的剧目,但通过革新和改造之后,观众将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耳目一新的《樱桃园》。许多观众在观看演出后,都认为这部戏不仅探索到了原著的“神”,还用一个梦幻般的形式展现出了戏曲的写意空间,最难能可贵的是完美地解决了话剧加唱这一在其他同类题材改编过程中屡屡遭遇到的难题。
担任该剧导演的是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副主任冉常建博士。他认为,忠实契诃夫《樱桃园》原著需要的是本质真实而不是表面真实,在克服原著戏剧冲突淡化、人物矛盾、情节块状以及语言散文化的基础上,该剧一定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考虑到青年观众的培养,使之清新亮丽,充满时代的印记。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打造出一部新印象主义的京剧作品。
五系联合创排两月出炉 学院剧目探索力求创新
新印象京剧《樱桃园》从剧本创作开始到首演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剧目从表演、音乐到舞美等各个环节都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作,该剧是中国戏曲学院继京剧《金子》、《杜十娘》、《哪吒》、《悲惨世界》之后的又一部由五个主要教学系联合创作的京剧剧目。据该剧监制之一、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巴图教授介绍,此次创排京剧《樱桃园》是顶着很大压力的。其中,最主要的压力是来自于该剧在世界各地有很多的经典版本;其次,如何将一个外国作品从京剧的角度与其主题相契合。虽然戏曲学院在此前进行过多次尝试,而且总结了一些经验,但对于学院进行戏曲创新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通过多系联合的方式可以建立起学生合作培养的模式,这对戏曲教育来说是一种探索,意义很重大,而且从戏曲学院的历史经验来看,以学院自身的资源创排的大戏更容易成为经典剧目。学院剧目的探索不仅仅是要从题材上求新,更要从制作方式和推广方式上进行新的尝试,从而建立起跟戏曲创作相关的一整套制作链条。
实验京剧彰显多剧种风格 流动舞台突出传统写意风格
作为一部实验性京剧作品,新印象京剧《樱桃园》无论从表演、音乐还是舞美设计上都强调了个性化的表现风格。算盘舞的诙谐、踢踏舞的耍闹、串起整个戏剧线索的麻将舞的精妙,陕西话、广东言、京声京韵、梆子高腔都在整个舞台呈现中让人连连叫绝。简洁的舞台设计,流动的空间造型,为被时代即将抛弃时久久不能释怀的古板的樱桃园的主人们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形象。按照编剧的话说,这样的追求京剧化,也就有了戏剧背景的置换,有了人物身份的挪动,有了剧情细节的调整,有了表演空间的差异,更有了这完全不同原著的中国味,还有这形形色色的唱、念、做、舞手段,以及夸张调侃的插科打诨,不知道这样只为了能让戏看起来更像个“京剧”的改动,会不会距离大师的经典太远。
圣火庆典方案策划团队加盟 力求打造首个学院产业制作链条
据悉,该剧将在10月份代表中国戏曲学院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戏剧院校联盟在上海召开的的年度会议献礼。在此之后,还将进一步的进行打磨,正式推向市场接受更多戏迷的检验。
新印象京剧《樱桃园》此次演出比之以往剧目的另外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其后期的推广活动也将由该院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师生承担全部策划组织工作,这一专业是中国戏曲学院为进行传统艺术推广而开设的本科专业,该专业在年初的奥运圣火传递庆典方案征集活动中成为唯一一支入选的学生策划团队。目前主要围绕该剧目后期的宣传途径、营销模式、票务推广手段等方面的策划方案已有数十套出炉,中国戏曲学院将根据不同的演出时间、地点,选择和实施不同的推广计划,力求打造首个学院派的产业制作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