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迎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 百余部经典剧目将走进大众视野(央广·国际在线 2020-09-23)

国际在线消息:2020年恰逢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中国戏曲学院筹划通过展演、展播、展览、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元化梳理、展示和总结学校70年来的文化传承发展历程及教育科研成果,促进新时代我国戏曲教育发展和戏曲高端人才培养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迈进。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张德奇

日前,中国戏曲学院召开建校70周年展演展播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介绍校庆筹备情况及展演、展播、展览等具体安排。

线下展演线上展播 呈现70年粉墨芳华

会议现场发布的以汉字“国戏”“七十”和“印章”为主要设计元素的“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标志”,尤为引人注目:“国戏”二字取自学校老校牌匾字体,寓意礼敬传统,不忘初心。“戏”字中隐含七十周年的数字形象,并辅以印章造型的阿拉伯数字1950-2020,象征着由战火走来的“国戏”经历七十载风雨历程,已深深融入到新中国的戏曲教育事业中,化为国戏精神,印证了“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教育理念。标志的色彩选用代表新中国的红色与黄色,意在凸显70周年的特殊意义和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为此,中国戏曲学院重点打造线下展演、线上展播活动,既是一场辉煌成就展,也是国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有效载体。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发言 摄影 张德奇

“中国戏曲学院是党和人民创办的全国戏曲人才培养的‘国家队,展播、展演活动即是向党和人民汇报学校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恒心和初心始终不变,也不会改变。”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表示。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下展演以在校师生为主,部分艺术家、杰出校友、优秀毕业生参与的17场集中教学成果展,将于10月14日至12月6日期间,在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北京音乐厅、国家大剧院举办。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发言 摄影 张德奇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介绍,其中,学校京剧系以近期教学成果展演一流专业建设成效,分别汇报演出传统吉庆剧目青春版京剧《龙凤呈祥》、京剧《罗成》(全本)、当代名家传戏工程折子戏专场等;表演系则汇集本系4位优秀研究生、梅花奖获得者,多位优秀本科生同台献艺,带来豫剧、祁剧、越剧、花鼓戏、黄梅戏、河北梆子等经典精彩剧目;《师生戏曲作品音乐会》《戏韵管弦音乐会》的推出,是音乐系近年来戏曲作曲人才培养和戏曲音乐创作与民族音乐有机融合的创作成果展示。

此外,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中心也将在此次展演中,率学员集中汇报演出程派代表作京剧《锁麟囊》,张火丁教授代表作现代京剧《江姐》也将唱响。

“从9月22日起,为期4个月的‘《春华秋实》——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系列作品展播’将在线持续推出。”尹晓东介绍,140部珍贵影像视频资料从名师风采、教学成果、原创剧目、科研成果、重大比赛、国家使命和文化交流七个方面,囊括学校70年来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附中等各类培养层次的名师风采、教学科研成果、国际交流等各层面硕果。

其中,中国戏曲学院校戏《白蛇传》相关影像材料展播十分惹人期待,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5个不同时期、不同主演的演绎版本,将真切可见中国戏曲学院70年来有序传承经典,打造京剧“科里红”、培养地方戏曲人才的初心和使命。

国博展览 彰显国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自1950年建校以来,中国戏曲学院始终与新中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戏曲艺术共命运,是中国戏曲教育乃至戏曲发展历史的缩影,谱写了新中国戏曲教育的华彩篇章。

“从最初的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到定名、改制中国戏曲学院,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再到今天‘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国戏曲学院的发展就是一部经典创业史。”龚裕表示,举办展演、展播、展览等活动,就是要以此向前辈和先贤致敬,中国戏曲学院70年来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培养最具民族特色、中国文化特征的戏曲人才的育人实践,证明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信心,彰显了国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如果说百场展播演绎的是荟萃国戏70载粉墨芳华,12月中旬于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新中国戏曲教育暨中国戏曲学院70 年教育成就展”,就是中国戏曲学院浓缩新中国戏曲教育筑梦荣光的绽放。

“展览将着力呈现学校从创业到改革、从探索到完善,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尹晓东介绍,展览将以珍贵历史图片和实物为媒,以数据代言,以多媒体助力,充分展现新时代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中国戏曲学院在戏曲人才培养、戏曲科研与创作、公共服务、文化传承与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为中华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复兴与弘扬做出的积极贡献。

学术研讨 发展壮大国戏“魂”与“根”

与新中国几乎同龄的中国戏曲学院,站在70周年重要历史节点,不只是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发展历程中浸润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壮大国戏的“根”与“魂”。

当下及未来戏曲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如何升级迭代?新时代戏曲教育又将如何发展?带着这些思考和疑问,中国戏曲学院借70周年校庆之机,计划于11月举办“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学术研讨会”,将邀请老艺术家、教育家、杰出校友和相关专家学者参会研讨。

作为从中国戏曲学院走出来的学生,尹晓东感慨:“回首母校七十年光影,浓缩着国戏人‘坚忍不拔、孜孜以求,始终以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精神。”如今,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尹晓东认为,以建校70周年为契机,通过研讨会的举办,论文集的整理与出版,全面系统梳理、总结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来的宝贵经验,是新时代戏曲教育的发展策略,是国戏当下守初心、担使命、传承国戏精神的充分印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使命,今天的国戏人更要不断推动中国戏曲文化发展与进步。”龚裕强调,“三展两会”的举办,重要的是鞭策和激励今人与来者,在新时代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重要贡献。(文 李薇薇 马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