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培养懂专业、精外语的国际化艺术人才(中国文化报 2019-07-09)

本报记者  李  月

7月6日,首届全国艺术英语教学研讨会在北京中国戏曲学院举办。来自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国内40多所院校及相关教育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在研讨会致辞中表示,对于艺术领域的从业者来说,无论是将中国艺术向海外传播,还是对外来文化艺术进行吸收借鉴,都很难离开英语这一重要工具;同时,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对西方文化和西方思维认识与学习的过程,对于多元文化的认知与积累,必将回馈在艺术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之中。“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共同担负起这一使命,不断提升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为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他说。

此次研讨会包括主旨报告和分论坛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高校艺术类学科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师发展、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等进行交流,内容包括中国戏曲文学翻译、“一带一路”形势下艺术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及教学探讨、新时代中国书法的专业英语教学探究、舞蹈院校英文特色教学等。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蔡基刚表示,高级艺术类学科专业英语教师应通过不同视角传递信息,授课内容也应更加丰富和有趣;同时,艺术专业学生应积极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并对内容及知识结构进行总结。

北京服装学院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张慧琴认为,艺术类学科专业英语教学特色鲜明,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需求,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施分级教学,实现教学内容方面的艺术知识补充。她还表示:“高校艺术类学科专业英语教学要注重基础性与专业性的融合,要向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方式进行转变,努力培养出懂专业、精外语的艺术人才。”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邓小燕以该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为例,建议美术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探讨艺术作品,使学生在全球视野下,对艺术的发展形成系统性认知,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艺术作品,掌握对艺术作品客观描述的语料和主观评价的语言模式,从而为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交流积累语言素材。

 “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学习。电影作为跨文化的英语教学材料具有独特优势,有助于学生以生动的视觉形象理解和阐释文化现象,提高语言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北京电影学院讲师迟晓宇表示,高校外语教育应重视跨文化教育,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长沙理工大学讲师陈润兰表示,艺术专业学生承担着文化艺术传承的使命,但由于其专业特点,在英语学习上投入的精力较少,英语基础较为薄弱。陈润兰建议,在艺术类学科专业英语课程建设中,应结合学生的艺术专业特色,融合艺术专业知识,在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专业核心素养等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效传达给学生。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根脉相连、共生共长。”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应宜文认为,当下,越来越多留学生开始学习中国书法甚至进入高校书法专业学习,书法专业的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向他们传播中国书法的艺术审美和中国文化的特点,使其更好感受中国书法文化的精髓。她认为,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书法英语课堂中,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现中国文化的凝聚力,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研讨会上还成立了中国艺术英语专业分委员会。据了解,该专业分委员会隶属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致力于研究电影、戏曲、戏剧、舞蹈、音乐、美术、传媒等艺术类学科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国艺术英语专业分委员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谭慧在成立仪式上表示,今后,中国艺术英语专业分委员会将努力整合各方资源,定期开展艺术类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论坛及艺术类学科专业英语教学研讨会,开发专业教材,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线上线下的教学与培训活动,为全国各地的艺术类学科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