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家李树建主讲思政课 “艺术创作要扎根人民”(千龙网 2019-04-28)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向李树建颁发了北京市教工委市级思政课授课聘书。
千龙网北京4月27日讯(记者 纪敬)“从业45年,当了32年的院团长,演遍了31个省市和自治区,出访了29个国家和地区。我不会说普通话,我到哪里都说河南话。”李树建是豫剧须生“李派”创始人,也是当今豫剧领军人物。
4月27日晚,豫剧名家李树建以豫剧代表剧目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题,在中国戏曲学院为艺术院校的学生们上了一堂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思政课。
在课上,李树建回顾了自己既精彩又坎坷的艺术经历,他把自己报考剧团、在北京进修、在河南县级、省级剧团从艺以及担任院团长数十年的经历,总结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李树建表示,文艺在市场经济中不能迷失方向。艺术创作来不了半点虚假,靠自我炒作不行,靠花拳绣腿不行,靠大花轿抬人不行。要有一种“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艺术创作一百跳一千跳,最后一跳是深入基层,扎根人民。
4月27日晚,李树建以豫剧代表剧目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题,在中国戏曲学院为艺术院校学生们上了名为《中华美德的戏曲三部曲》的思政课。
李树建还讲述了豫剧三个代表剧目《程婴救孤》《清风亭》《苏武牧羊》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程婴救孤》讲的是“忠”,《清风亭》讲的是“孝”,《苏武牧羊》讲的是“节”。这些戏在创作和演出过程中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李树建还现场示范了剧中的经典唱腔、唱段。
“基层院团和民营院团要占领农村市场,省市院团和地市院团要占领城市市场。”李树建认为,艺术创作当中有四个“是”,剧本是根、演员是魂、政府是力、运作是效;要想出一台好剧目,就要做到“抓、排、演、推”,即管理层抓落实,演员精心排练,实践出真知,做好营销。还要力争做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三结合。
4月27日晚,豫剧名家李树建在中国戏曲学院上了一堂名为《中华美德的戏曲三部曲》的思政课。图为现场观众。
据悉,有来自中国戏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六所艺术院校的教师和300多名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