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面向新时代的戏曲教育 “为紧缺人才开绿灯”(千龙网 2018-12-24)

日前,第四届戏曲文化传播与发展论坛“面向新时代的戏曲教育”主题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共同为戏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提起思考、提供思路、提出策略。

日前,第四届戏曲文化传播与发展论坛“面向新时代的戏曲教育”主题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就学位教育、戏曲领军人才、紧缺人才、流派人才培养等方面谈了目前戏曲教育的问题。“2018年,中国戏曲学院在学院学科专业体系当中,创建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行当最齐全的昆曲大班。继中国昆曲高端人才培养上个世纪20年代的苏州昆曲传习所,到上世纪50年代初的华东戏曲研究院的昆大班。我们也做出决定在2019年的招生结构当中依然向昆曲开绿灯,适当地拓展昆曲招生规模。”

巴图院长表示,今年,中国戏曲学院也举办了纪念田汉、萧长华、史若虚三位老校长的活动,作为唯一一所戏曲高等院校,应在多元的文化体系当中尊崇传统、敬畏先贤、因应时代、守正维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翟惠生结合具体事例,畅谈了当前戏曲艺术出现“失衡”的问题,“戏曲是用叙事的方式表现人物,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现在演员只停留在表演层面,没有塑造人物。”

“排新戏首先演员得有深厚的基本功和传统积累,该留的必须留,不该留的可以往前再迈步。”翟惠生并不反对排演新戏,但是要按照戏曲规律办事。“在新时代,戏曲教育应该解决失衡的问题,让戏曲艺术有生命力,真正能够走出去。”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出监督,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宋官林建议建立戏曲博物馆,呼吁中小学生每年走进博物馆,全面了解京剧文化形成和发展。

在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与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借助剧院舞台推动中国戏曲更好的传播。(记者:纪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