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文艺与时代同频共振(《光明日报》2017-10-30)

“京剧是集音乐、舞蹈、文学等多领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的核心是以‘歌舞演故事’,这五个字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核心密码。这就是,一个人就可以讲一个故事,一个人就可以是一个天地。”10月25日晚,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举办的北京艺术院校“艺术名家领读经典”市级思政课课堂上,全国政协委员、京剧名家袁慧琴向现场师生声情并茂地讲道。

这场名为《走进国粹艺术,彰显爱国情怀》的讲座,是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持开展的“名家领读经典活动”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的一讲。“文化名家+思政教育”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当晚便吸引了各大艺术院校的约三百名师生前来听课。

“从来没有听过这么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课,聆听名家,如沐春风。”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2017级研究生张雯雯告诉记者。

“文艺之风”吹动思政教育

历来学校教育,思想政治课都是一道难关。如何将晦涩的理论讲述得生动,始终是摆在所有教育从业者面前的难题。为了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针对性,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这一整套“时代号角: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之路”的课程便应运而生了。

“该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精神。”中国戏曲学院思政部主任梁建明说,以问题为导向,以文学艺术为载体,结合艺术经典作品深刻阐释中国道路、中国文化,有助于发挥艺术名家的感召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

该课程计划于2017年9月至12月举办8场讲座,中国戏曲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等艺术院校轮流组织授课,教学内容也尽量凸显艺术院校特色,将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诗词等艺术门类同艺术家的人生道路与精神追求等密切结合,以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未来几个月,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舞蹈教育家、美学家吕艺生,雕塑艺术家王少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等文艺名家都将陆续登上该系列课程的讲台。

国粹之美点燃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中国的国粹,正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之美,建立文化自信的一扇重要窗口。”讲台上的袁慧琴以她多次出国演出,感受到世界人民对京剧艺术的盛赞和渴望为例,一抒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让青年学生更直观地领略京剧艺术造型美、虚拟美、唱腔美等“十美”,讲座现场,袁慧琴还通过自己的海外演出视频、京剧电影片段以及学生的现场表演,让师生近距离感受了这门传统艺术的无限魅力。《杨门女将》的家国情怀,《江姐》的赤诚忠心,既美不胜收,又感人至深。

“从民族英雄和革命者的峥嵘岁月之中,我们得以找回理想的信心和激情,汲取力量开拓更为美好的明天。”在听完《江姐》的选段《红梅赞》后,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孙莉表示。

新时代的希望在于青年

国家之盛,时代之新,一面向所有青年许诺着一个崭新的未来,一面也号召所有人以新的面貌开拓时代的广阔天地。

古老的艺术同样需要革新。以荣获第五届好莱坞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的国内第一部戏曲数字电影《对花枪》为例,袁慧琴讲述了现代传媒与古老艺术的巧妙碰撞。“艺术家要具有对时代脉动的敏锐感受力,传递时代声音,回应时代浪潮,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

引领新时代之风气,还要塑造新的青年。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对此深有体悟。“十九大报告中有两处尤其令人动容:一是对文化自信的强调,使得文化的作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报告结尾对于青年人的寄语,可见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是多么重要。”

龚裕表示,“艺术名家领读经典”市级思政课的设立,融文化、艺术与理论为一体,这项创新之举将可能在未来开拓出不一样的思政教育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