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纪念高盛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咚咚锵中华戏曲网12月18日讯)

今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高盛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中国戏曲学院特举办“纪念高盛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其中包括:专场纪念演出、学术研讨会。同时相继出版学术文集《大武生高盛麟》、纪念画册《高盛麟》、《高盛麟梨园生活传记》、《杨门高派 千秋武生——高盛麟评传》。以此表达对先贤的追思、研讨、传承。活动自2014年底发起,得到了各级文化部门,众多戏曲院团、出版社以及各大媒体、电视台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高盛麟先生长期供职的武汉京剧院,给予无私的支援。

高盛麟(1915~1989),祖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出身梨园世家,祖父高四保是清末名丑,父亲高庆奎是京剧老生“高派”创始人。高盛麟自幼入富连成科班学艺,是“盛”字科杰出的武生人才。成年后为杨小楼大师之外孙婿,得其真炙,为杨派武生嫡传弟子。1939年开始搭班演戏于上海,历尽辛酸,尝遍甘苦,融南北京剧艺术于一身,汇古今各家流派之纷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应组织安排,扎根武汉市京剧团(今武汉京剧院)工作,二十余年里,不断实践演出,全面继承,锐意创新,常演剧目既有杨派的《挑华车》、《长坂坡》、《铁笼山》,又有融汇盖派的《英雄义》、《洗浮山》;既有高派嫡传的《逍遥津》,又有融汇麒派的《打渔杀家》,并创作新的《走麦城》、《临潼关》以及现代戏《豹子湾战斗》等。唱响梨园,赢得声誉。赴抗美援朝慰问、西藏慰问、抗洪救灾一线慰问,都表现出艺术家的高度热情和责任感,曾多次受到表彰,并授予“劳动模范”等称号。1962年,“走马换将”,高盛麟率队进京与张君秋带团赴汉,共创百年梨园佳话。1972年,高盛麟奉调回京,到中央五七艺术大学京剧系(今中国戏曲学院)任教,并担任学院领导、艺术顾问等职务。拍摄录制个人经典剧目,留下宝贵的艺术资料。同时勤勤恳恳教戏育人,将晚年无私奉献给梨园学子。十几年的教学,高盛麟实现了由艺术家向教育家的身份转换,实现了学戏——演戏——教戏的完整艺术人生。

1990年,高盛麟逝世一周年之际,在武汉举办“高盛麟表演艺术研讨会”暨专场演出。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高占祥特书写了“艺德双馨、桃李芳香”的题词。今逢高盛麟先生百年之际,高门弟子在全国众多京剧院团、学校,悉心传教、辛勤耕耘,默默守候着“杨门高派”。2015年12月18日,“纪念高盛麟诞辰100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12月19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组织筹备的“纪念高盛麟专场演出”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行,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进行现场直播。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戏曲名家、高门弟子及国戏京剧系师生将与观众见面,带来高盛麟先生的代表剧目《挑华车》(吕蒙)、《独木关》(郭毅)、《连环套•拜山》(田磊、舒桐)、《洗浮山》(刘子蔚、李政、徐挺芳)、《走麦城》(奚中路)。届时全国各地的戏曲专家、艺术家,将会齐聚一堂,再掀武戏探讨热潮,推进武生艺术发展,共享梨园今日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