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王珺:练功、学习,练功、学习(《中国文化报》2015-05-14)

本报记者  祝 静

5月8日清晨,走进中国戏曲学院,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们认真练功的身影,耳旁不时传来大家练嗓、吟唱的声音。对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2012级京剧表演班学生王珺来说,在练功房里唱响一天的新生活,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无论是滴水成冰的寒冬,还是骄阳似火的酷暑。

当天早晨7点,记者在练功房里见到了正在热身的王珺,扮相俊秀、嗓音甜美,学戏9年,王珺已颇具柔美端庄的青衣风采。此时的她正对着练功房的镜子,一个眼神、一个唱段、一个站位,她反复练习着。“梨园有句老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内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京剧就是一个必须能耐得住寂寞的行当,就得下功夫,每天都要练。”今年19岁的王珺虽稚气未脱,但说起话来却是有板有眼、十分老成。她告诉记者,自己从10岁进入专业的学校开始学习京剧表演,而当时所有的同学中唯独就她是京剧“零基础”。为此,她只能暗下苦功,所有时间都用在学戏上,在泪水和汗水中摸爬滚打,很快便开始崭露头角。“一路走来,‘学戏太苦’这句话我深有体会,既枯燥又辛苦。幸好遇到了很多好老师,让我一直坚持下来。”王珺笑着说。

一小时后早功结束,从练功房出来的王珺抓紧时间吃完早饭,就和其他同学一起前往教室,开始了上午的专业课——剧目课的学习。当天,王珺的学习内容是昆曲《金山寺》。京剧演员为啥还要专门学习昆曲?“京昆不分家。从唱腔到表演,昆曲都有很多值得京剧演员学习借鉴的地方。”面对记者的提问,王珺直言,“我选修这门课程,就是希望通过老师的指点,将自己身段、表演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好好解决一下。”

“王珺,气口过于大。”“王珺,眼神跟着手势。”“王珺,脖子不要用力。”课上, 剧目课老师对她不断进行着指点。随着老师的口传心授,王珺逐渐进入状态,“学戏也要动脑筋,不然老师讲的动作要领理解不了,动作就做不到位。”两堂课近3个小时下来,她已是大汗淋淋。“王珺这孩子开窍较早,学习认真,悟性很好,是个可以培养的好苗子。”老师眼中的王珺是个好学生。据介绍,入学3年来,每次的专业课考试王珺都是第一,而且在第二届中央电视台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等一系列比赛中她又有着骄人成绩。问及学习秘诀,“还是因为喜欢京剧吧,我愿意为了它付出。”说这话时,王珺一脸真诚。

课后吃罢午饭,稍做调整,王珺又急急忙忙地赶往学校的大剧场。原来下午1点半是京剧表演专业2014级学生的实习彩排。“这样的机会一定不可错过。”王珺告诉记者,“虽然是师弟师妹们的演出,但都是业务拔尖的,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台上,同学们在精彩演出;台下,王珺看得认真、学得仔细,并不时鼓掌、喝彩。

看完演出,王珺又习惯性地拿起了她的练功鞋。又要去练功么?看出记者疑惑的神情,王珺笑了笑,“我的生活就是这样单调啊,每天的作息安排都一样,练功、学习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她还告诉记者,她计划明年报考学校的京剧表演专业研究生,时间很紧迫,真的没有精力花在其他地方。“那会偶尔上上网、休闲娱乐一下么?”记者忍不住问道。“谁都想玩,可是我的时间不允许啊,既然干上了这一行,我不后悔。”王珺的回答简单而坚定。

晚上9点半夜色渐浓,随着学校练晚功结束的铃声响起,王珺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练功房。她告诉记者,回到宿舍后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学习英语,“白天的时间都交给京剧了,只有这会子才能安心下来学学英语为考研做准备。”

7点练早功,8点半至11点半上课,下午1点半看演出,之后重复着练功、学习……王珺一天的日程表始终被排得满满当当,但她似乎不知疲倦。“我爱京剧,很庆幸自己可以与京剧结缘。能够站在舞台上表演京剧,我觉得这是我享受京剧的一种方式。”采访即将结束时,王珺发出了对京剧“爱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