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2015年本科招生各系特色与亮点(搜狐教育2015-01-16)
1、京剧系(主任:舒桐)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是培养高精尖京剧表演、京剧器乐人才的艺术殿堂,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最高教育基地,被誉为“京剧人才的摇篮”,有京剧表演与京剧器乐两个专业方向。中国戏曲学院的京剧表演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京剧器乐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主修剧目”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创新型京剧表演人才本科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京剧经典剧目鉴赏》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在职教师中,多人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有15名在全国戏曲类重大奖项或赛事中折桂。京剧系还聘请众多离退休教授及社会名家授课。京剧系重视学生舞台实践,每周都保证校内彩排,每学年两次多场次进行社会公演。在两届CCTV“学京赛”中,中国戏曲学院学生获奖人数均居参赛院校之首。在首届“中国京胡演奏展演”大赛中,京胡演奏专业学生获得了2金5银的好成绩。在2014年国家文化部主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戏曲比赛中,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学生荣获青年组唯一的金奖。京剧系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每年面向全国艺术院团、院校组织两个专业的毕业推荐演出。近年来,京剧表演和京剧器乐专业毕业生落实去向率均达到了90℅以上,很多学生成为国家级重点院团及全国各大院团、戏曲艺术学校的青年骨干力量。
2、表演系(主任:王绍军)
表演系包括多剧种表演与器乐、昆曲表演与器乐、舞蹈、形体等专业方向。多剧种表演专业已经将粤剧、藏戏等世界级非遗剧种和豫剧、晋剧、越剧、黄梅戏、梨园戏、闽剧、秦腔、吕剧、柳子戏、扬剧、河南曲剧等国家级非遗剧种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在职教师、荣誉教授、客座教授组成了强大的师资队伍。表演系对多剧种人才实行“2+1+1”培养模式。本科头两年,学生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戏曲基础知识、戏曲角色创作、戏曲规范的功法训练、京昆经典剧目训练、文化理论知识等课程内容;第三年,学生到剧种所在地的国戏教学实践基地学习本剧种的剧目声腔等,参加艺术实践;第四年,学生回中国戏曲学院进行毕业大戏创作、传统经典剧目复排、经典折子戏排练、毕业公演、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等。表演系确立了“六个结合”的办学思路,即“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规格教学与因人施教相结合”、“普遍培养与重点提高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科研创作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和“口传心授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传统经典剧目教学与角色创造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表演系提出了“五个一工程”的办学理念,即“办一个剧种班,培养一批剧种人才,保留一批剧种名家影像资料,出版一本剧种研究文集,出版一套剧种剧目立体影像教材”,使中国戏曲学院不但成为多剧种人才培养中心,还成为多剧种的资料汇集中心和研究中心。
3、导演系(主任:冉常建)
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有戏曲导演、戏曲影视导演、影视表演三个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戏曲导演专业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学术团队”等称号,两名教师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三名教师获得“北京市教学创新人才”等称号。多位教师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中国京剧节金奖、中国戏剧节金奖等国家奖项。青年教师赵淼2014年获得英国爱丁堡艺穗节亚洲艺术奖最佳导演奖,成为该艺术节创办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的获奖艺术家。导演系多名教师在中国戏曲导演学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等重要职务。近年来导演系实践教学成果显著,《秀才与刽子手》、《第十二夜》、《来自地球的你》、《滨河大道》、《父亲》、《迷雾》等在全国多地巡演,获得多个重要奖项,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影视导演和影视表演的学生获得过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中国微电影大赛最佳导演奖等奖项。导演系搭建了面向国际的教学平台,与美国马里兰大学、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等开展联合教学,派遣学生出国留学、考察,共同创作《仲夏夜之梦》、《麦克白》等舞台剧、影片等,很好地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4、音乐系(主任:谢振强)
音乐系有戏曲作曲、音乐制作、音乐学、民族器乐四个专业方向,戏曲作曲方向是音乐系最具传统优势、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的特色专业方向,先后开办的剧种有京剧、昆曲、河北梆子、评剧、豫剧、黄梅戏、晋剧等。该专业建立之初的几届毕业生已成为当今全国戏曲音乐创作的中坚力量,其中最优秀的几位均在本系任教。为加大对戏曲艺术稀缺人才的培养力度,经学院申请、北京市批准,自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戏曲作曲专业方向实行免学费政策。戏曲作曲专业采取高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考生只要音乐基础好,录取率很高,该专业人才稀缺,未来读研和就业可选方向多,就业适应能力强。音乐系其他专业方向:音乐制作、音乐学、民族器乐等发展态势良好,坚持“他有我有、他强我特”的原则。音乐制作专业毕业生大多成为音乐制作人、录音师;音乐学专业毕业生一半以上考取各大艺术院校研究生,主要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公司等单位就业;民族器乐专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毕业生除了进入音乐团体、教育机构外,更受戏曲表演团体青睐。在国戏学音乐,有很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和戏曲音乐课程资源、教学环境,有着独有的音乐实践平台“数字乐队”,有强力的教师创作团队和80人的民族乐团,有丰富的音乐采风和艺术实践活动。本系教师和优秀毕业生承担了全国重要文艺活动、各戏曲院团新编剧目及电视剧等大量戏曲音乐创作,多部作品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奖项。
5、戏曲文学系(主任:谢柏梁)
戏曲文学系成立于1980年,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从事戏曲剧本写作及戏曲史论专门研究的专业系科。该系师资力量雄厚,有3位教授、9位副教授,北京市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第二层次优秀青年教师1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该系科研实力强,多位教师曾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由系主任谢柏梁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戏曲艺术当代发展路径研究》,入选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该系学生的考研升学率接近50℅,其中相当一部分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牌高校。接近10℅的学生出国留学深造。该系培养的毕业生在戏剧影视创作领域取得不俗成绩,在戏曲创作领域,孙悦遐、陶增义、姚清水是全国闻名的中年剧作家,王勇、徐瑛、王若皓等成果斐然,任秀丽、龚孝雄、孙强、王晓菁、于漫洋、吕灵芝、陈建忠、冯静等新秀后起。在影视剧创作领域,龚应恬、徐兵、张承、王婧、蒋樾等都在业界享有盛名。历届毕业生创作的戏曲剧本、影视作品、小说获得国内外不同层次的奖励,如:“文华奖”、“田汉戏剧文学奖”、“曹禺戏剧奖”、老舍青年文学奖、香港中文大学“全球青年文学短篇小说奖”、摩纳哥国际电影节金奖、“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等奖项。
6、舞台美术系(主任:李威)
舞台美术系致力于在中国民族戏曲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舞台美术学科专业特色。多位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舞台美术设计师。舞台美术是戏剧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呈现),现代演出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奥运、亚运、青运会开幕式等重大活动)。舞台美术系开设有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方向:戏曲舞台设计、舞台灯光设计、化装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戏曲服装设计、戏曲衣箱技术与管理)等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戏曲舞台美术教学创新实验区”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Wysiwyg perform现代灯光设计师专业软件教程》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舞台美术系的教学重点是多样化的实习实践课程。每位学生在舞台美术系学习的四年中都要经过传统剧目、创新剧目(校内实践)、综合实践(校外实践基地)的训练,舞美系依托国内最优秀的剧院和企业建立了14个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服务,其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台美术实践基地”为国家级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级校外实践基地。舞美系的课程坚持中国古典戏剧文化知识与现代演出信息技术并重,重点培养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基础上的舞台美术创作(创新)能力。舞台美术系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位老师获得过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文华舞台美术奖等国内最高奖,2014年还有老师获得摩纳哥电影节最佳服装设计奖。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副会长也由我系教授担任。
7、新媒体艺术系(主任:谭铁志)
新媒体艺术系2015年招生的专业包括:动画、绘画、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共计招收70人。今年新媒体艺术系将按照美术类大类招生,学生第一年强调人文素养和厚重基础教育,进行专业认知和学业规划指导,入校学习一年后,根据学习成绩和意向,按照分专业细则和流程,学生选择进入不同的专业及方向学习。新媒体艺术系除北京本校考点外,还在山西晋中、山东青岛、辽宁沈阳设立招生考点。新媒体艺术系专业教育注重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传统教育,发挥新媒体技术与艺术融合的特色优势,重视个性化培养,强调艺术创作、设计方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训练,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专业主流领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与素质培养。教学中开设丰富多彩的主题工作坊和专业工作室,拥有设施完备的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798艺术区尚如艺术中心”等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作品多次获奖。2008级学生王汝靖同学获2012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获15万元奖金。
8、国际文化交流系(主任:于建刚)
国际文化交流系以“国际文化交流”的核心,致力于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英语,通晓以戏曲艺术为代表的中西方文化艺术,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懂得经营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该系构建了语言类、文化艺术类、交流与管理类、实践类四个课程群。现有的9名专业教师中,博士学位5人,具有海外留学或游学背景的5人。同时聘有客座教授,均为专业领域或业界专家,做到了与社会和行业的紧密结合。该专业长期聘请外教授课,与加拿大皇家大学、英国北爱尔兰奥斯特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学生可以享受海外优秀教学资源,能够到海外开展短期课程体验、夏令营活动,可以接受“3+1”模式的学习,有望享受海外研究生直通车。该系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北京演艺集团达成初步共建实践基地意向,为学生提供高端实践平台。学生还可以参加美国宾汉顿大学戏曲孔子学院志愿者项目、中国未来英才计划项目,可受资助去美国做中国文化大使,到法国做短期访学。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已成功培养10届本科生,有的在国家大剧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工作;有的在演艺经纪行业取得发展;有的考取北大、清华、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院校研究生,还有40%以上毕业生留学深造。系里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起到优秀学长引导的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