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与国家博物馆开展战略合作 助推传统文化“双创”发展(千龙网 2020-10-10)
千龙网讯 10月10日上午,中国戏曲学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国家博物馆白玉厅举行,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文化交流、联合办展、学术科研、创作实践、人才培养等层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本次签约是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10月10日上午,中国戏曲学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国家博物馆白玉厅举行。图为赠送礼物。
签约仪式现场,由龚裕书记代表中国戏曲学院向国家博物馆赠送了三张珍贵的老唱片,分别是1907年由百代公司灌制的著名京剧老生演员王凤卿先生的《骂曹》《鱼肠剑》手刻唱片1套1张,以及1961年由中国唱片公司出版的著名京剧旦角演员王瑶卿先生的《王瑶卿说戏》唱片1套2张。
“今天我们将这三张唱片带来,为这些珍贵的资料找到了最好的归宿,使它们由学院珍藏变为国家馆藏,由此得到更好地保护、研究和宣传。”据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介绍,王凤卿先生的这张唱片是百代公司在中国灌制的第一批唱片之一,距今110余年,既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也有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王瑶卿先生作为京剧“王派”的创始人,开创了京剧旦角“花衫”行当,京剧“四大名旦”都曾受教于他,被誉为京剧界的“通天教主”。这套《王瑶卿说戏》唱片,是他传世的唯一一套教学唱片,弥足珍贵。
10月10日上午,中国戏曲学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国家博物馆白玉厅举行。图为座谈会。
“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都是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圣地,都有着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源和专业的学术研究实力,此次战略合作的开展,可谓是强强联合。”针对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就双方今后的合作提出了几点倡议,一是加快开展文化留存工作,通过音频视频和数字化等多种收藏形式,更好地珍藏以戏曲为代表的这些流逝的民族文化瑰宝,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留存珍贵记忆;二是合力推进研究与传承,要加大对于各地戏曲中所包含的服饰、音乐、饮食、方言等丰富元素的深入挖掘,加强对于区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扶持和发扬,推动更多的冷门绝学传承有序、后继有人;三是共同打造展示平台,让戏曲文化的代表性物证走出库房、走上展线,以当代眼光关照历史文物,全面阐释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结合高新技术手段,以更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阐释优秀戏曲文化中的当代价值。
10月10日上午,中国戏曲学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国家博物馆白玉厅举行。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向记者表示,国家博物馆是收藏展示民族璀璨文化的珍宝之地,代表着国家最高水准的文化传播与传承。同时,作为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学院目前正着力推进“戏曲人才培养中心、戏曲理论研究中心、戏曲传承与创新中心、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中心”建设,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借助国家级博物馆的最高层次平台,助推学院在四个中心建设层面的优化与拓展,为新中国戏曲教育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为中国高端戏曲人才的培养注入历史的养分与全新的活力。
据悉,12月中下旬,国戏与国博将联合举办“《国戏春秋》——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暨新中国戏曲教育成就展”。在建校70周年之际,国戏将陆续推出线上百场作品展播、线下教学成果展演、学术研讨会、纪念大会等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