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常委们都听什么戏?(《中国剪报》2014-01-09)

郭佳

从中南海怀仁堂到国家大剧院,从京剧到多剧种,十余年来,每逢12月底,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集体出现在一台晚会的现场,与老艺术家和观众一道辞旧迎新。2013年12月30日,2014新年戏曲晚会在国家大剧院登台,作为往年新年京剧晚会的升级版,多剧种荟萃的形式今后也将延续下去。记者梳理近七届元旦京剧、戏曲晚会发现,红色经典、反腐、孝道、爱情等题材出现得最多。

常委们观看2014新年戏曲晚会(央视截图)

领导人与民同乐 选剧不“投其所好”

今年的晚会汇聚了12个剧种,改变了以往只举办京剧晚会的惯例,有网友猜测,在剧种的选择上,是否会多上常委的家乡戏来投其所好?晚会总导演、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周龙说:“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出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支持,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姿态,但更是与民同乐。”

他说,观众从电视转播的画面中可以看到,整场演出没有出现一次领导人的镜头,所以我们在剧种的选择上更多地是从艺术角度考量。比如南北、中原地域的搭配,形式、声腔、语言的协调,题材则是传统、新编、现代穿插。

但是在呈现近年来戏曲舞台成果的同时,还要通过剧目传递出诚信、礼仪、孝道等中华美德。

红色经典出现多 反腐题材是常客

至于被外界解读为契合当下反腐力度的两台现代戏豫剧《村官李天成》和吕剧《百姓书记》的登台,周龙则表示:“反腐题材不是今年才有,之前的新编历史剧《徐九经升官记》、《廉吏于成龙》,传统戏《罢宴》、《赤桑镇》、《铡美案》等都是契合百姓心声的作品。”

而梳理近7年来演出过的戏码,在2014新年戏曲晚会前,红色经典是每年必有的题材,2008年的《蝶恋花》、《白毛女》,2009年的《沙家浜》,2010年的《红灯记》,2011年的《红色娘子军》,2012年的《蝶恋花》以及2013年的《江姐》,年年不落。

而传统戏中,《四郎探母》和《锁麟囊》出现次数最多;反腐题材出现过5次;颂扬贤臣明君、直言纳谏的千古佳话《贞观盛世》也不止一次亮相晚会中。

主题曲多选“京歌” 现实题材接地气

现实题材作品也被搬上了戏曲晚会。在2012年新年京剧晚会上,新编武戏《蛟龙戏水》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演出中,水旗挥动,演绎着波涛汹涌的大洋场景;虾兵蟹将翻滚,呈现出“龙宫”迎接“蛟龙”号深潜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周龙说:“之所以在晚会上出现《蛟龙戏水》这个节目,就是要体现创新精神。”

京歌也一直是各类戏曲晚会点题的宠儿,从连续4年新年京剧晚会的《走向复兴》到2014新年戏曲晚会的《同圆中国梦》,京剧名家都承担了唱响主题曲的重任,而这两大主题也被认为是两代领导集体政治宣言的承接。在周龙看来,“如果说《走向复兴》是提振士气、鼓舞精神,更强调意志与精神的昂扬,那么这次为晚会新创作的《同圆中国梦》则是畅想终极目标的一种情怀,其中唱道祝福嫦娥奔月,祝福母亲孩子的一张张笑脸,很接地气。”

从京剧到多剧种 前年已开始酝酿

2014新年戏曲晚会首次打破了京剧的垄断,而今后这样的新模式也将固定下来,但其实早在2012年创作2013新年京剧晚会时,这种改变就已经开始酝酿。

今年,整台晚会以12个节目展示了12个剧种,除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粤剧等全国公认的大剧种外,还包括了桂剧、蒲剧、晋剧等地域性很强的地方戏。周龙表示:“这种改变并非是对京剧剧种的否定,最初在众多传统艺术中选择京剧是有道理的,它不仅是国剧、是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更拥有广泛的受众,为全国观众所耳熟能详。十几年的历程,新年京剧晚会已经成为品牌,但传统艺术其实应该呈现出更多元的色彩,新年戏曲晚会对于各剧种都是一次国家层面的提升。”  

  【《北京青年报》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