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好戏连台 异彩纷呈(《人民日报》2012-04-27)

京剧青研班公演闭幕

本报记者 李舫

一首形式独特的京剧配乐诗朗诵《毕业诵》成为4月26日晚长安大戏院演出的亮点。23位年轻京剧演员深情浪漫的道白,赢得观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经过9天的轮番亮相,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公演在观众依依不舍的告别中拉上帷幕。据介绍,第五届“青研班”共招收来自全国9个省市(京、津、沪、晋、黑、辽、鄂、湘、黔)的40位学员,囊括了梅派、程派、荀派、王派、张派、余派、杨派、谭派、奚派、李派、裘派、袁派、叶派、萧派、叶(盛章)派15个流派的研究生学员。

26日晚的演出堪称9天公演的高潮。《九江口》中的“闻言怒火高万丈”、《游龙戏凤》中的“月儿弯弯照天下”、《杨门女将》中的“一句话恼得我火燃双鬓”、《白蛇传》中的“青妹慢举龙泉宝剑”、《春闺梦》中的“可怜负弩冲前阵”、《文昭关》中的“一轮明月照窗前”、《刺王僚》中的“列国之中干戈厚”、《马昭仪》中的“马昭仪坐宝殿自思自恨”、《范进中举》中的“耳边厢又听得唤阿牛”等等,都是戏迷耳熟能详的选段,伴随着演员深情的演绎,观众一阵又一阵叫好声响成一片。

而“李少春经典剧目”系列版块,傅希如、杜喆、冯冠博三位优秀的文武老生演员,将前辈艺术大师李少春的代表作《打金砖》、《将相和》、《野猪林》演绎得十分精彩。

武戏系列包括了王雪清表演的《挑滑车》,李洋、刘魁魁表演的《竹林记》,冯蕴表演的《锯大缸》,无论是一个“枪花”、一个“下场”还是一个“出手”、“汗水”乃至“下高”等技巧,无不惊险到位,无比精彩,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这些天来,值得采撷的精品片段尤为戏迷们津津乐道。陈阳、陈媛和陈静是青研班中的“荀派三陈”,她们演唱的《红娘》、《金玉奴》和《荀灌娘》,甜脆娇媚,展现了荀派艺术不同角色的不同风采。张佳春演唱的《卓文君》既具创新精神,又不失荀派韵味。丑角演员谈元演唱的《徐九经升官记》诙谐幽默,展现了丑角声腔艺术的特点。凌珂演唱的《捉放曹》、王盼演唱的《状元媒》、王越演唱的《锁五龙》、丁晓君演唱的《谢瑶环》等都是京剧各个行当的经典唱段。“武戏经典折子戏专场”《刺巴杰》、《湘江会》、《艳阳楼》、《八仙过海》四出武戏剧目尤为火爆。《刺巴杰》的主演是来自国家京剧院的优秀青年武丑演员刘佳,在第五届青研班中他主要得益于武丑大家张春华的教授,刘佳基本功扎实,念白有力,身形矫捷,将各种高难技巧展现得准确到位,惊中有险、险中有巧。

第五届青研班的学员们在毕业公演中还挖掘了一出久不上演的传统武戏《湘江会》,这出戏除了武生宗师杨小楼、尚小云及票界名宿朱家溍等少数前辈曾表演外,近年很少有人表演。此次由来自天津青年京剧团的优秀青年武旦演员李洋和来自北京京剧院的优秀武生演员王雪清分别扮演钟无盐和吴起,二位演员以扎实的武功基础,通过对人物深层次的挖掘,很好地将这出“冷”戏演出了“韵味”。

第五届青研班毕业汇报演出的圆满结束,显示了“青研班”这一京剧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和其独特的优越性,愿这些年轻的京剧人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阔步前进,为我国民族艺术瑰宝——京剧的振兴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