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戏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媒体国戏

生旦净末唱响华夏千年史(《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2-05)

生旦净末唱响华夏千年历史,唱念做打舞出中华奋进精神。日前,第二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颁奖晚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来自北京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喜爱传统京剧艺术的学生共聚“国戏杯”舞台,共有近600人报名参赛,其中年龄最小的仅6岁。台湾戏曲学院、新加坡崇福学校、新加坡女子小学等也参加了表演和比赛,并且都获得了文化传承奖。

来自美国的17岁的鲁阳华表演了《探谷》,她告诉笔者,自己从小学开始就喜欢戏曲,“10岁到12岁的时候是我最痴迷戏曲的时候。读中学以后,我每周都会抽两天时间和学校里喜欢戏曲的中国学生们一起练习动作和唱腔。”她说,到中国读书以后,她每天都看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如果有自己喜欢的段子就跟着唱。有趣的是,由于她的声音比较大,隔壁的邻居有时候也会闻声而来。她一直感谢在美国中学时的戏曲老师,“我们的老师对我们很好,他根据生旦净末不同的角色来进行专门的指导。”她说,她最喜欢的是青衣,“特别柔美,特别有感觉。”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16岁的王格格表演了京剧《昭君出塞》,她表演时身着的戏服非常适合大雪纷飞的环境,眼神、动作和表情也相当传神。她说,她喜欢京剧已有10年以上。“虽然现在上高中学习比较忙,但是我还是每天都会抽空练练戏曲,即使是5分钟也好,学校也有京剧艺术团。”她说,她并不想把戏曲作为自己的专业,只是“为了喜欢而喜欢”,这种喜欢是非常纯粹的。

表演《智取威虎山》的两个小朋友李泽琳和彭天齐,无论从唱腔上还是从动作上都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稳重,小小年纪已然具有大家风范,一招一式“范儿”十足。北京市宣武区香厂路小学的龚波在表演《九龙杯》的时候做了一些高难动作,一会儿单脚跳,一会儿翻筋斗,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叫好。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同学们表演的《贵妃醉酒》,将优美的舞台动作和动听的古弦乐以及故事情节相融合,同学们的气息、走步、身法自如而专业。

同学们的表演让在场观众和京剧专家们感到十分欣慰和高兴。著名京剧艺术家孙毓敏说:“看得出来学生们都在很用心地表演。谢谢你们,也谢谢你们的老师和家长!我希望你们能把戏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