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归零与拓展——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的昆曲梦

那幅《百花公主》的剧照还悬挂在身后,一摞摞成山的文件资料躺在办公桌上,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会议的、来访的、谈演出合作的;间或的敲门声……一盆落地绿植在上午阳光里投下长长的影子。

这就是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的办公环境。

杨凤一的忙碌是出了名的,她自己也常问,“怎么一天都闲不下来?”那双神采飞扬的眼睛并不能掩去言语里的疲惫。她的累主要在心。这么多年来奉献昆曲,为它奔走呼号,她想看到昆曲早日有一个明朗的局面。

真爱是什么?这是让不少年轻人困惑的问题。在杨凤一年轻的时候,她也曾困惑过。幸运的是,在20岁那年,上帝意外地安排了让学习京剧的她邂逅一辈子的挚爱——昆曲。那是1982年,她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到北方昆曲剧院工作。

当她第一次在北昆听到《牡丹亭》,就不可自拔地深陷其中。这项美好的传统艺术吸引这位朴实的山东姑娘从零学起,默默而辛勤地练习昆曲旦角。由于自身戏曲基础好,又聪明好学,她师从荀令香、李金鸿、马宗慧等一代宗师,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国内外主演了一次次《贵妃东渡》、《扈家庄》、《碧波仙子》、《双阳公主》、《白蛇传》及意大利故事剧《杜兰朵公主》和日本故事剧《夕鹤》后,20年的光阴过去了,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09年,在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下,年轻的杨凤一当选北方昆曲剧院院长,又开始从零学起——学习如何做好一名管理者。

两次归零,“恶补”的过程让她头疼,尤其是第二次,离开了20多年来心心念念的舞台,对她简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以前只是一个“唱戏的”,只管做好本职就好,现在却要担起责任,维持一个剧院的运转。于她,更是挑起北方昆曲振兴的重担。

目前,包括杨凤一在内的剧院领导班子把精力都放在了院团的基础建设和培养年轻人上面。这几年,北方昆曲剧院有3位优秀青年演员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杨凤一说自己很幸运,有一个幸福融洽的家庭。先生疼她,儿子可爱。正是有了这个稳定的后盾,她可以放心地在事业上不断上进、拓展。自2007年当选北京市人大代表后,她的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振兴昆曲,逮着时间就与人聊昆曲,要是有人提出要求,她还会唱曲儿让人了解昆曲的美。

会场讨论间隙,她婉转的唱腔常常赢得代表们的喝彩,“原来昆曲这样好听!”听到有人这样说,杨凤一就抓住机会做宣传,“可能很多代表不了解古老的昆曲,它有六百多年历史了,可以说是百戏之母,到了清朝,由于花雅之争,昆曲逐渐衰落,这些年国家给我们很多扶持,昆曲重新振兴起来。”

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传统文化中的很多门类纷纷遭遇现代“滑铁卢”,是坚守古老的传承,还是迎合当下的市场?昆曲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优秀的年轻演员越来越难得,观众中昆曲的“知音”也日渐稀少。恰遇上文化体制改革,按北京市文化局的要求,北昆属于不转制的事业单位,不转制怎养么活整个院团,钱从哪来?种种问题都让杨凤一揪心。

北昆每年能领到的财政拨款是1100万元,除了发工资、维持基本运转外,连演出的场租都付不起。这几年,作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杨凤一一直不放弃用这个身份为昆曲的发展谋出路。每次开会,她都免不了要呼吁针对院团的发展现状,给出灵活实用的政策。

在她的回忆里,十七大上,她的发言是围绕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和振兴昆曲。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杨凤一备受鼓舞,“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让昆曲多出戏、出人”。

去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正逢国家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让杨凤一非常激动,她精心准备好自己的发言,“既然国家已经认识到文化对于软实力提高的重要性,就必须想法子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激活文化的活力,激发院团的活力,激活所有从业者的热情。”

现在她正在着手准备的十八大发言,关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昆曲的定位、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探索。“我一直有个梦想,全国的昆曲界能够成立一个昆曲联盟,探索一条可以行得通的现代道路。”

目前,北昆有60多名青年演员,有一半以上都是共产党员。“我觉得人活着总是要有信仰的,艺术家也不例外。我眼中优秀的共产党员不唱高调、不喊口号,但都能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杨凤一是个老党员了,这么多年来,她目睹了院团里关键时刻党员起的模范带头作用,深有感触。“大家都讲艺术家要德艺双馨,艺德从哪里来?我认为前提是一个人的修养与境界。”

【来源:2012年10月8日《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