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锐青

谢锐青,女,汉族,京剧旦角。1932年8月26日出生,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谢锐青1941年在广西柳州参加四维平剧社儿童训练班,工京剧青衣、刀马旦,因主演《金钵记》、《武则天》、《江汉渔歌》崭露头角。1946年随校赴东北演出,后在北平调入国民党二0八师四维剧校,1949年随四维剧校重组为戏剧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中国戏曲学校前身),1950年经田汉先生举荐拜京剧青衣泰斗、王派艺术创始人王瑶卿先生为师,学习和继承王派表演艺术,是王派艺术的主要传承人。1954年起在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任主要演员,1956年在中国戏曲学校毕业。上世纪50年代两次赴朝鲜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慰问演出,1961年起多次参加中国艺术团先后到伊拉克、捷克、尼泊尔、东德、芬兰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和访问演出。1962年经史若虚校长介绍,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派艺术创始人尚小云先生为师,学习和继承尚派表演艺术,是尚派艺术的主要传承人。1963年在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团任主要演员;1965年在中国京剧院三团任主要演员。其主演的剧目有:《珍珠烈火旗》、《十三妹》、《金钵记》(《白蛇传》)、《武则天》、《昭君出塞》、《木兰从军》、《春秋配》、《三娘教子》、《董小宛》、《宇宙锋》、《二进宫》、《桃花扇》、《杨排风》、《霸王别姬》、《樊江关》、《扈家庄》、《四郎探母》、《打渔杀家》、《梁红玉》、《红鬃烈马》、《新儿女英雄传》、《秋江》等。1971年调入中国戏曲学院,1972年在中央五七艺术大学、中国戏曲学校任教师,后在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在表演系、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教授京剧表演剧目,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中青年表演人才。所教授的主要剧目有:《铁扇公主》、《四郎探母》、《棋盘山》、《昭君出塞》、《梁红玉》、《樊江关》、《木兰从军》、《十三妹》、《打渔杀家》、《白蛇传》、《战金山》、《秋江》、《穆柯寨》等。1988年离休,至今仍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教、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任导师。

她的唱腔表现力度强,高腔柔美挺拔,低腔婉转细腻,声音挺拔激越,旋律柔巧动听,流畅华丽,音色明亮,音域宽润,行腔流畅,铺陈有序,极富感染力,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念白字斟句酌,生动自然,甜净润美,清晰流畅,抑扬有致,咬字凿实,喷口有力,吐字行腔不过分雕琢,不追求花哨,字直意透。白口脆爽,灌注激情,声势夺人。扮相俊俏,表演妩媚动人,繁丽多彩,尺度适中,一招一式,中规中矩,十分完美的继承了王、尚两派的艺术神韵和表演风格,是后人学习的典范;武打轻盈翩跹、干净利落,具有刚健婀娜的表演特色,没有矫揉造作、片面追求花哨之病,内则含蓄,心传精微。可谓文武青衣刀马于一身的杰出人才。

谢锐青从1971年至今一直在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教学专家。她多年来教授过的演员有师妹、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李维康、沈健瑾、许嘉宝;学生刁丽、侯丹梅、马俊婺、田冰、杨凤一、杨姐一、张静琳、金文蓓、王萍、张桂琴、邓敏、丁晓君、王晓丽等;收徒有李雅文、李晓燕、李爱仙、主沉浮、冯海荣等,以上这些演员和学生大都成为当今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中青年优秀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二级演员,和在戏曲教育战线上耕耘的教授、副教授及骨干教师。几十年来所教授的学生(包括地方戏的学生)有数百人之多,是当今戏曲界公认的王(瑶卿)派和尚(小云)派艺术的传承代表人。1988年离休至今仍在教学第一线任教,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全国各种戏曲表演大赛和全国艺术院校京剧表演专业中青年教师交流展示中任专家评委。她的业绩载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京剧文化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中国艺术界名人录》、《中华劳模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名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卷)。

谢锐青先后发表论文:《为京剧艺术鞠躬尽瘁》;《田老哺育我成长——忆田汉先生》;《学、演、教王派戏一得》;《在演员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记李紫贵老师排戏》;《田老与四维儿童戏剧学校》;《活用程式的典范——忆向王瑶卿老师学戏》;《向王瑶卿老师学〈十三妹〉》;《紫贵老师给我排〈破洪州〉》;《我演白蛇与青儿》;《向王瑶卿老师学〈珍珠烈火旗〉》;《深深怀念田汉先生》等。

曾荣获1956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赠“赴朝慰问纪念”章;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群英会;1960年出席北京市群英会,同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1951年和1953年两次随中国青年艺术团参加第三、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集体表演金质奖章;1962年参加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个人表演金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