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中国共产党中国戏曲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2015-11-04 06:00

坚守戏曲特色 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科学发展

为全面建设一流戏曲艺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中国戏曲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龚 裕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国戏曲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查。

中国共产党中国戏曲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国家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重要大会。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进一步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团结动员全院共产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为逐步实现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转型,全面建设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戏曲艺术大学而努力奋斗。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情况和基本经验;谋划未来五年学院发展目标、战略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第二届学院党委和纪委。

    一、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工作回顾

六年来,在北京市委及教工委、教委的正确领导和文化部的悉心指导下,学院党委紧紧围绕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推进发展。经过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办学实力明显提升,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影响力明显扩大,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三个中心”初步建成,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戏曲艺术大学的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学院的凝聚力和对国家文化繁荣及首都文化中心建设的贡献力明显增强。

(一)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有效推进学院发展迈上新台阶

学院党委坚持管方向、抓大事、谋全局,始终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戏曲高等教育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育人为本、特色立足、质量立校”,立足“三个中心”建设,按照“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学院保持和强化了在戏曲高等教育领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1.科学谋划事业发展,完善治理体制机制

党委紧紧围绕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深入分析学院发展的特色、优势与差距,制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配套规划,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理清发展思路,部署重点工作,狠抓任务落实,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蓝图。党委积极探索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坚持依法治校,先后制定完成《中国戏曲学院章程》,修订完善学院党委和行政的运行规程,修订完成《党群工作制度汇编》和《行政工作制度汇编》;健全学术、民主管理体制,制订完善学术委员会、工会、教代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调整了学院学术委员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系级学术委员会和基层单位教职工大会制度,提升了整体治理水平;通过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学科与研究生工作会、人才工作会,完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制度。通过积极努力,2014年文化部和北京市签署协议共建学院,为学院又好又快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及北京市文化建设,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2.坚持党管人才,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升

党委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平台,组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工程,学院师资队伍的学历、专业、年龄、学缘和职称等结构日趋合理。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从2009年的49%增长到目前的63%;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学院教师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人、北京市非遗传承人6人,入选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市宣传文化系统第二批“四个一批”人才6人;一批专家学者担任了相关专业和学术组织负责人,参与国家和首都政策咨询工作,基本建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3.切实加强执行力,多措并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学生综合楼竣工使用,大幅度改善了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彻底解决了师生校外食宿的种种不便和安全隐患,进一步拓展了办学空间;学院总资产从2009年的6.4亿元增长到目前的7.36亿元,涨幅为15%;推进财务预算制度改革,进行全院资产清查,进一步加强了学院资金、资产统筹管理;成立教学服务中心,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加大了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整合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办学的综合保障能力。

(二)致力“三个中心”建设,推动戏曲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1.聚焦内涵、质量,“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中心”建设成果丰硕

学院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积极开展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在进一步完善“三基一创”课程体系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成立京剧系和国际文化交流系,完善系级教学组织;以京剧系为改革实验区,推动京剧表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重组表演系, 进一步扩大多剧种办学规模和影响力,新增包括2个世界级和13个国家级非遗剧种在内的17个剧种,确立了在全国多剧种高级人才培养领域的领先地位;制定与实施《本科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办法》,修订本科教学督导制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的意见》,编制《“十二五”时期教材建设目录》,规范了教材建设工作,累计出版教材21部,其中获评北京市级精品教材4部,1部教材成为教育部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实现学院国家级规划教材零的突破。

一期“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二期建设顺利启动。学院核心传统优势专业得到业界和专家的肯定与好评,京剧表演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2个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称号,京剧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京剧器乐、戏剧影视文学4个专业获得市级特色专业称号;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5个国家级项目;附中通过北京市重点中专评估,其京剧表演专业被评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北京市特色示范专业;《高端京剧表演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中国戏曲多剧种表演人才本科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开创性研究与实践》和《戏曲导演实践教学研究》等教学成果,先后荣获多项国家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在校百余名学生荣获了包括梅花奖在内的多个国家和省部级专业奖项,学院也成为在两届“学京赛”中获得金银奖最多的参赛单位,充分展示了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中心的建设成果。随着办学特色的凝练和培养模式的完善,学院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戏曲表演高级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对振兴戏曲的示范效应,得到业界及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许,青研班、流派班的持续举办彰显了学院在戏曲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全国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中心的标志性符号;北京市与文化部共建初见成效,文化部委托学院今年招收了首届地方剧种表演艺术硕士班。三种培养模式有序发展、优势互补,进一步形成了独具国戏特色的高端戏曲人才教育格局。

2.促进向教学研究型转变,“戏曲理论研究中心”建设成效渐显

顺应形势变化,学院进一步明晰了学科布局和建设思路,在建成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艺术学理论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艺术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指导思想,凝练全院24个学术型和16个应用型硕士专业培养方向,研究生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戏剧与影视学”在全国22所参评高校中排名第六,“音乐与舞蹈学”在全国38所参评高校中排名第十。戏曲学科方向特色更加突出,传统优势专业保持或确立了国内领先地位,新建专业拓展了内涵,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后劲充足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

学院拥有了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以及各专业协会重要学术职务的专家学者,并充分发挥他们重要的学术引领作用,大大提升了学术影响力;抓住国家“服务国家特殊需要人才培养项目”和“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等申报机会,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层次。协同兄弟院校成立了“中国民族艺术传承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首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并成为首批22家基地中唯一的戏曲艺术门类文艺评论基地,获批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先后成立了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等10余个院系科研平台;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先后挂靠学院,科研平台体系逐步形成。

学院制定《科研指南》,凝练科研方向,催生科研成果,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学科建设及科研立项150余项,荣获各级各类科研奖项180余项。其中,《戏曲艺术当代发展路径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实现学院科研新突破;累计出版学术著作70余部,发表论文520余篇,其中被核心期刊和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数量稳步增长;《戏曲艺术》成为全国戏曲类学术期刊中唯一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刊物;先后成功举办两年一届的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学术研讨活动40余场次。

学院自主创作、改编、复排了几十台戏曲剧目,多部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戏曲舞蹈《临川四梦》入选首届国家艺术基金小戏项目,京剧《锁麟囊》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传播项目。学院先后有12名教师获得“文华奖”等多项大奖,展示了学院创作、实践的传统优势和最新成果。

 3.弘扬国粹、贡献社会,“戏曲文化信息交流与传播中心”初具规模

学院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努力提高社会贡献度,成为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主席院校;先后举办24期艺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得到委培单位与学员们一致好评;大力推进“京剧进课堂”、“京剧进社区”工作,承担了9所小学“高参小”和2所中学“高参高”项目,积极开展戏曲普及传播;连续举办了五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社会影响广泛;积极为国家和首都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先后承担新年戏曲晚会、庆祝建国60周年合唱团和民族打击乐演出、群众文艺联欢大学生集体演出等社会文化公演活动。

学院创办了全球第一所戏曲孔子学院——美国宾汉顿大学戏曲孔子学院;先后与多个国家、地区的多所院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和实施了“共同舞台”等多个联合教学和文化交流项目;张火丁教授北美行,使中国戏曲艺术及教育与西方艺术的最高殿堂和主流媒体产生历史性交集,“成为2015年中国重要的文化事件”,为传播以戏曲艺术为载体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了独特作用。学院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戏曲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效果日渐突出。

学院大力加强戏曲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较六年前纸质文献馆藏量增长19.2%;已上载到网上的音像资料增加了19%;购买了29种中外文艺术及学术数据库,数量名列市属艺术院校前茅;不断完善门户网站及各类教育资源网站,信息化建设步入北京高校信息化的先进行列。

(三)坚持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实现学院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六年来,学院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广大党员师生员工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1.坚持从严治党,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

党委注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和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谋划发展、改革创新的治校理教能力;认真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机统一,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分工负责落实;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转作风、强组织、促发展”,坚持带头真抓实干;努力探索戏曲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治校理教水平不断提高,成为领导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核心。

2.强化干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党委努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配齐配强系处级党政领导干部,完成两次干部换届、调整,处级干部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结构进一步优化,得到了市委组织部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组充分肯定;以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干部培训,努力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2年北京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组充分肯定了学院五年来取得的成绩;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考核办法进行了两次修订,切实突出对干部工作实绩评价;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推动了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

3.重视思想政治建设,营造大学文化环境

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戏曲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以师德建设为主线,落实人才建设德艺双馨工程;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开展融理想信念、校史校情、业务交流为一体的系列培训;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戏曲专业特色优势,在师生员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推广校训、“国戏精神”等大学文化内涵,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德育氛围。

4.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组织服务保障作用进一步突显

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特殊重要作用,重视基层党支部书记选配,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投入经费,设立党建研究课题,积极为党支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广大基层党组织结合专业特点,围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技能提升、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开展工作,形成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5.党风廉政建设稳步推进,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党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新修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深入推进廉政风险管理防范工作,重点加强对招生、基建、物资采购、招投标、科研经费管理和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检查监督;积极推进专业试题库和考官专家库建设,落实招生考试“阳光工程”要求,加强对招生考试的监督检查,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对大额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注重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建立健全防止和纠正“四风”问题相关制度,“三公”经费支出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和压缩。

6.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党委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方案,完善了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三育人”工作不断加强;以“学风建设月”、“一二·九”戏曲艺术节、“五月青春”艺术节、“就业服务月”、“国戏论坛”为代表的学生实践与服务活动,陶冶了道德情操,培育了创新精神;在“民族艺术进校园”等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在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基础上,建立大学生创意创业孵化园,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与配套服务支持,孵化园中有4家学生企业荣获北京市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项目,学院获批北京市首批示范性创业中心建设高校;近年来,学院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2012年学院顺利通过了《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入校检查,检查组充分肯定了学院五年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2014年学院荣获“平安校园”称号。

各位代表、同志们,六年来,学院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戏曲高等教育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体会是: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一流戏曲艺术大学。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加强对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员工,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办学特色,聚焦质量提升,出人出戏出成果。只有不断丰富特色内涵,倾力打造戏曲学科专业品牌,才能用特色建设带动质量建设,用特色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清醒的底线思维,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导向。向改革谋生机,由改革求发展,才能不断破解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同志们,过去的六年,是学院发展最快的阶段之一。六年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北京市委及教工委、教委正确领导和文化部悉心指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学院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筚路蓝缕、奋发作为、锐意争先、团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院党委,向关心支持国戏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广大校友,向学院历届老领导、老专家、老教师、老同志,向全体共产党员、全院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按照国家文化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学院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还有待提升,部分干部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与建设一流戏曲艺术大学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教学和研究、创作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高端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能力还比较薄弱,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学院发展的内部改革创新动力还有待增强,学院事业与国家和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我们必须直面难题,敢于担当,改革创新,推进发展。

二、当前形势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五年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为学院未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作为一所以中国戏曲传承、发展为使命的戏曲教育最高学府和文化重镇,学院必须也理当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经过65年的发展,学院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文件精神,必须深刻理解、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四个中心”定位的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必须深刻认识、自觉适应高等教育注重特色、创新和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阶段特征,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顺天时、抢地利、聚人和,坚持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并重,充分发挥戏曲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戏曲文化教育在赓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研究创作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以加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一)未来五年学院发展目标及办学指导思想

深刻认识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全面审视学院的综合实力,凝聚全院师生员工的共识与智慧,党委提出,学院新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即建校70周年,基本实现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转变;基本实现“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戏曲艺术大学”的学院总体发展目标。

为此,学院这一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遵循教育规律、艺术规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承继发展中国戏曲艺术为己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社会为导向,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进一步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实施“特色统领”、“人才提振”、“开放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保障工程”;通过统筹推进“全国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中心、戏曲理论研究中心、戏曲文化信息交流与传播中心”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流人才,着力提高研究创作水平、产出一流成果,着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致力戏曲文化传承创新;进一步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全力推进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戏曲艺术大学的建设。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的发展目标要求全体国戏人要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努力完成好六项重点建设任务。

1.科学设计顶层规划,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学院活力

认真总结《“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科学制定学院《“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和配套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加大戏曲人才教育、戏曲艺术研创、戏曲文化传播、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及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战略设计和推进力度。制定、实施学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以学院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抓手,激发改革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以人才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以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以实施《中国戏曲学院章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学院制度体系,组织制定系列配套规章制度,切实推进依法治校进程。通过制度创新,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协同、有利于学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符合学院实际、尊重高等教育规律和艺术规律的学院治理体系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

2.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进一步完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办学格局,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形成涵盖中专、本科、硕士、博士以及继续教育的、层次完备的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与研究生创新工程,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戏曲高级专门人才。设立“京剧人才培养特区”,围绕扩大生源基地,拓展京剧人才培养专业,加强师资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实践、创作质量等重点环节,探索试行部分优秀中专生保送(专本)连读培养方式,试行部分优秀本科生个性订制培养方案,试行部分优秀本科(硕士)生学分制基础上的弹性学制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京剧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推进地方剧种本科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和完善多剧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巩固多剧种办学成果。

进一步增加教育教学投入,推进特色专业提升工程,以戏曲特色为统领,增强向心力,引导、带动、规范其他专业的内涵特色建设,以凝练、明确专业方向特色为抓手,逐步形成学院内在逻辑清晰、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特色专业体系;重点建设一批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以“互联网+”为手段,加强传播戏曲文化、提升学院社会影响的公开课、共享课、慕课、微课的建设;积极探索特色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制,推进教师工作室制度;创新生源基地建设和特色生源招生机制,加强招生录取模式的改革;按照全面培养、重点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好学分制配套试点工作,逐步在全院实施学分制,形成有利于戏曲人才普遍成长和优秀人才重点培养的环境与机制;鼓励多系部联合创作,做好做强“青春国戏”等实践教学品牌。为学生成才进一步开辟艺术实践、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机会,建立健全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做好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大学生学业发展与辅导中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把指导学生学业发展与引领学生思想成长相结合,加强艺德教育,助力健康成长,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级戏曲人才。完善教学监控和督导体制机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加强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符合戏曲教育特点和规律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升各办学层次的教学质量。

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鼓励各专业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改革实践,建立以京津冀院校为内环的戏曲教育联盟,扩大开放,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宣传文化部门、专业学会、研究院所、戏曲院团和演艺集团公司、文化创意产业机构的协同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社会适应性与实用性;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主动配合“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做好多剧种发展的“十三五”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规格,加大对非遗剧种、濒危剧种、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等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基本实现地方主要戏曲本科人才培养的省域覆盖。

在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中,要特别注重总结和继承国戏65年所创造和积淀的优秀办学传统与特色,在新的形势下使之发扬光大。以出人出戏出成果为标志,做好戏曲艺术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工作。

3.坚持强化戏曲特色优势,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引导科研方向

按照“突出特色,发扬优势,抓住重点,优化结构,区别层次,提升质量”的原则,进一步梳理学科专业建设思路,规划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坚持学科专业建设重点与强化办学特色相结合, 坚持以戏曲为中心在学科专业方向上不断凝练特色、聚集人才、积累成果、形成影响、服务社会;充分研讨论证戏曲史论、戏曲表演研究等二级学科设置,进一步科学谋划学院一、二级学科建设的总体谋篇布局,努力建设、不断完善具有鲜明戏曲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不断优化、完善研究生教育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设定,以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为依据,以本科专业方向为支撑,充分结合社会高端人才需求和学院研究生教育现状,重点建设戏曲表演(含京剧器乐)、戏曲音乐、戏曲导演、戏曲文学、戏曲舞美等既能体现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又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引领性的学科研究方向。抓紧启动本科生双培与外培计划及研究生政产学研用联合培养机制,努力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围绕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加强科研指南工作,以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研究为重点,突出戏曲特色,引导科研方向;进一步完善科研机制,完善分级管理体制、考核激励制度,激发科研活力,调动广大教师、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打造科研团队;积极培育科研机构,办好各类研究所,切实加强各类基地、平台建设,以团队为核心,充分发挥好各机构、基地、平台在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及科研上的引领、示范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戏曲艺术》的学术影响力;加强与重点院团和社会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学术创新、艺术创作与交流平台,促进科研与创作成果转化,启动能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能为政府机构所关注的“智库”建设;整合资源,统筹建设学院艺术创作的相关机构,引导师生参与重大艺术创作,主动参与各级优秀戏曲剧本创作扶持和优秀经典戏曲剧目影视创作计划,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创作出坚持“二为”方向,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以及学院品格的“院戏”。

4.落实人才提振战略,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

确立“学科专业建设是基础,人才建设为核心”的理念,以全员聘任为切入口,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贯彻分类管理原则,做好岗位设置调整、岗位职责实施、岗位绩效考评、岗位聘任竞争择优机制建立、岗位激励政策保障等工作,优化教师等各类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全面实施岗位任期制,推进“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机制的形成,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以改革创新精神,助力人才脱颖而出,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围绕办学目标,持续深入推进人才建设八大工程。特别要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专业和地缘优势,积极慎重地引进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和学科专业带头人,带动相关学科专业发展;抓好高层次人才成长支持工作,依托“学科专业团队建设工程”、“学科专业带头人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学术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制定并落实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个性化培养方案,完善学科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和学科专业团队建设机制,形成具有学科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培育工作,依托“青年教师青蓝工程”,加大资源的整合和投入,全面推进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探索跨专业的教师发展联动机制,通过青年发展支持项目,“教学优秀证认定计划”等措施,通过名师引领,项目带动,与社会、行业各层面优秀资源“多向交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专业人才梯队。大力支持传统特色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大师工作室等措施,保证优秀师资可持续发展。要特别重视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依托“国戏德艺双馨工程”,使广大教师具有职业风范、学术品质和时代精神;加快师资队伍水平同国际接轨的步伐,依托“教师国际研学研创工程”,提升教师国际文化交流的能力;建立并完善面对教职员工的继续教育体系,形成有效的教育过程,切实提高管理骨干队伍素质及非教师专业技术队伍的能力水平。

努力克服人员编制不足制约学院发展的问题,实行多种编制模式,积极拓展人力资源空间。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任师资队伍的同时,广泛发现利用国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寻求学科专业发展的人才支撑,积极完善管理和工作机制,通过建立“专家库”,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积极进行分配激励政策研究,配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深入,坚持“外部争取、内部挖潜”方针,完善适应事业发展的有效激励、公平科学的薪酬福利体系,千方百计,力争实现教职工待遇的可持续改善。

5. 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提升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按照“理顺关系、调整结构、强化职能、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的基本思路和指导原则,继续深化管理方式与服务职能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继续遵循程序严格、过程公开、立足服务、兼顾效益的工作方针,继续执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逐步完善财务预决算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育成本核算,努力拓宽社会筹资渠道,在稳步增强办学实力的同时,切实提高各类经费的使用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资源协调共享管理机制,统筹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资源的效能,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继续深化后勤改革,借力国家支持戏曲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契机,努力争取政府支持,谋求办学空间的有利变化;着力营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智慧校园,持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加大技防系统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安全管理在内的校园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进一步美化环境,努力改善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和环境品质。

6.积极推进开放协同战略,扩大戏曲文化、戏曲教育的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

进一步树立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理念,拓宽对外合作渠道,深化与相关社会组织的合作,在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汇聚社会优质资源,打造服务教学、科研、创作、实践的合作平台。

巩固和丰富“戏曲进校园”、“高参小(高)”的成果,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力度。牵头制定戏曲通识教育教学大纲、教材和光盘资料,指导中小学建设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办中小学戏曲教师培训班,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充分发挥优势,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

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在继续办好宾汉顿大学戏曲孔子学院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成立第二家海外戏曲孔子学院;进一步加强与海外院校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科学研究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在扩大海外合作院校数量的同时,更深入地推进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派、共同开展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项目等;进一步提高各类留学生的数量,规范留学生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积极策划和参与戏曲的国际推广,推进戏曲艺术的海外传播。

以图书文献为基础,以校园网络为平台,以戏曲主题为内容,以网络信息安全为保障,实施“互联网+戏曲”工程,发挥互联网在戏曲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扩大戏曲社会影响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戏曲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艺术大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文艺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学校党建的首要任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继续完善院系两级理论中心组、党支部学习“三级联动”学习机制,进一步增强院系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加强和改进理论宣传,建设政治过硬、师德高尚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全体学院领导上讲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建好、用好、管好网,筑牢网络宣传思想阵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加强政治引领,强化政治标准,确保课堂讲授有纪律、创作演出有规范、个人言行有约束;完善院系两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构建网络平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优势,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形成讲理想信念、讲精神追求、讲道德风尚的文化氛围,使干部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组织者、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治校理政能力

把治校理政能力建设作为学院党的建设一项根本任务。学院党委要聚精会神抓方向、抓改革、抓制度,抓班子、抓干部、抓作风,充分发挥党委在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制度建设、依法治校等中心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牢牢抓住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加强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着力提升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切实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善于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着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增强执行力为重点,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切实增强办好学院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提高干部的工作激情、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成效业绩。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使“三严三实”成为干部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院级领导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带头践行“三严三实”,搞好自身团结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鼓舞大家干事业、做事情并为大家创造有事干、能成事的平台,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系处级干部对人对事要大公无私、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要主动协同、甘于配合,团结带领本单位本部门教职员工,为学院发展汇聚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进一步完善科学规范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机制,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定并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不断创新干部培训方法,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进一步严格和完善干部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大考核结果使用力度,进一步健全干部队伍激励约束机制。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把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在抓基层、打基础、增强活力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支部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发挥党支部在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规范和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提高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活动项目化管理机制,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丰富活动内容,推动基层党组织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设立专项经费,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党员发展工作;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完善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健全党组织、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一线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方面的特殊重要作用;加强党员管理,建立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积极开展对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工作;完善党建带团建制度。

(四)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深入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实施细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五个必须”,坚决反对“七个有之”,严明责任追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体责任,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业务工作中,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抓住招生、基建、财务、后勤、物资采购、科研经费使用、干部选拔任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廉政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强化执纪、监督、问责,加大正风肃纪和查办案件的力度,敢于担当,铁面执纪,发现违规问题坚决整改,发现腐败问题坚决惩处。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系务公开工作,群策群力推进阳光行动,为学院又好又快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不折不扣地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地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车配备、因公出国等有关规定,坚决查处公款吃喝、旅游和送礼等问题。

(五)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制定学院《党的建设2015—2020年工作规划》,完善党建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贯通、相互衔接、务实管用、系统完备的党建制度体系。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发挥党代会代表作用,落实党代表任期制和提案制,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制度。优化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完善党建工作“一岗双责”制度,探索二级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机制,明确二级党政班子职责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细化二级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职责,抓好基层党支部制度规范建设,促进作用发挥。

(六)加强文化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成立大学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打造秉持戏曲特色,恪守校训的校园文化,大力倡导“美美与共、和谐友善”的新“一棵菜”精神,书写开放包容、尊重人才、关心教师、爱护学生的人文情怀,传承创新一批国戏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校园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营造“成就人、感化人、提升人”的人文环境,增强国戏人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共同价值归属感,使国戏成为师生员工满足专业兴趣、履行社会责任、体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精神家园。通过国戏人的努力,讲好国戏故事,传播国戏声音,不断提升国戏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用优秀文化引领学院发展。

努力营造校园和谐氛围与民主氛围,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强大合力。加强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学院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对工会、教代会、团学组织的领导,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学院民主建设;充分汲取老干部、老教师的宝贵经验,为老同志发挥余热提供平台,真心关怀、热心服务,落实好离退休教职工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各位代表、同志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建设社会主义一流戏曲艺术大学,是学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全体国戏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北京市委和文化部的战略部署,凝心聚力,群策群力,为早日把学院建设成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戏曲艺术大学而努力奋斗!